羅孚
《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這本書的名字就叫人一見了就起反感。這是一本外國人為江澤民寫的傳記,中國人一見了這書名不免要問,江澤民幹了些甚麼好事,改變了中國這個苦難深重的國家呢?
他是鄧小平在收拾「六四」的局面時被扶上台的,被人認為是「六四」最大的得益者。他雖然和「六四」沒有直接關係,但他的受賞識卻是對「六四」的導火線有關事件的處理,而深得上心,這才青雲直上的。
「六四」事件因胡耀邦的含冤逝世而激起怒潮,上海《世界經濟導報》詳細報道了知識分子集會悼念的憤慨之情,引起中央查究,江澤民當時是上海市委第一書記,下令《導報》停刊整頓,把群眾的情緒更激起高潮。但這卻使他更受鄧小平等中央老人的青睞,認為是鎮壓的能手。到「六四」高壓過後,需要有人出來主持惡化了的鎮壓局勢,這就對他青眼相加了。
他上台以後,這十幾年來中國有些甚麼改變呢?經濟上的改革開放是有成就的,但這和他沒有多大關係,一九九一年他在中央黨校演說,大反「和平演變」,說是改革開放要收,迫得鄧小平南巡講話,警告不改革開放的人就要下台,這才形成了後來經濟發展的局面。江澤民哪裏是推動經濟發展,改變中國現狀的人,恰恰相反,是絆腳石。
談到經濟發展,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雖然是鄧小平,但許多重大的措施卻是趙紫陽這個總工程師在推行的。真正以經濟發展改變中國面貌的,應該是趙紫陽而不是江澤民。
在政治上,趙紫陽更是主張走民主化的道路,他認為一黨專政勢必要結束,中國也需要發展議會民主。
這見於他逝世以後出版的一本書,宗鳳鳴所著《理想.信念.追求──我的人生回顧與反思兼和趙紫陽談話的一些回憶》。他是趙紫陽的河南老鄉,多年參加革命,晚年更參加了國務院政治體制改革委員會的工作。他又是一位氣功師。趙紫陽失去自由後,他是極少數可以見到趙紫陽的人。
新華社資深記者楊繼繩曾三次訪問趙紫陽,都是他的引見。楊繼繩在他所寫《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一書中,把這三次訪問作為附錄,連同趙紫陽在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上的自我辯護發言一起登了出來。
宗鳳鳴在自己這本書中,卻把多次和趙紫陽的談話,記載了下來,其中有許多趙紫陽關於形勢的見解,範圍很廣,見解精闢,大有可觀。
「六四」其實是雙重鎮壓,一方面是武力鎮壓天安門的學生示威,一方面是非法鎮壓中共內部的民主思潮(趙紫陽主張按照民主和法制的軌道解決學生運動而被壓制)。不是這樣,照趙紫陽的做法,政治改革和經濟改革雙管齊下,是可能真正改變中國的面貌的。
人還在世,就先行自我樹碑立傳,自我吹噓惟恐來不及,未免太心急了。趙紫陽先後幾次要求對他的問題重新考慮和重新評價「六四」,卻都被壓在一旁,從長不予計議。相形之下,只能使人為之一歎!這書在大陸能夠出版,顯然已得到當事人的同意。
……………………………………………………
作者為資深報人、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