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美聯社電】美國企業受政府的稅務優惠吸引,預期將把千億美元計的海外利潤調返國。不過,很少公司能清楚回答將會如何運用這些資金,也有分析員質疑此一政策對就業市場的幫助可能不大。
美國國會去年10月份通過法例,美國公司在1年內調返國的海外利潤得以享受稅率優惠,所繳交的稅率低至5.25%,較原來的最高稅率35%,可少付多達八成五稅款。
美國國會通過這項法例,旨在吸引美國公司返回本國投資,協助創造更多就業職位。家庭用品生產商強生(Johnson&Johnson)已宣布計劃調返110億美元海外利潤;穀類食品生產商家樂氏(Kellogg)亦打算調回10億美元。
對於這條法例,美國財政部上月作出相關規定──企業從海外調回的利潤可用於招聘與培訓員工、資本性投資、研究開發、推廣營銷產品,以及穩定公司財政等用途,但不能用於行政人員報酬、派發股息、回購股票、基金投資及交稅。
民間分析員預期美國公司可能會由海外調回合計逾3000億美元的資金。據DecisionEconomics總裁兼首席經濟師辛奈估計,美國公司單在今年首季將會宣布調回1000億美元的海外利潤。他指出,大筆資金回流將為美國在未來數年內創造40萬至60萬個新職位,並有助提振今年的經濟增長。
據SusquehannaFinancialGroup的調查,美國大公司可能會調返高達3200億美元的資金,佔合乎資格獲稅務優惠的海外盈利約三分二。
但很少美國公司能清楚回答將會如何運用這筆錢。有分析員質疑,通過這項法例並不能保證可協助創造就業職位。
亞利桑那大學稅務教授米爾斯認為,該法例短期內對創造職位未必會有實質的效果,至於長期效果則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