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軍售阻布殊歐洲釋前嫌

對華軍售阻布殊歐洲釋前嫌

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周日將展開他上台以來最重要的外交行程──訪問歐洲四天。喬治布殊政府前年以強硬作風,不理法國、德國和俄羅斯反對,攻打伊拉克,北大西洋兩岸關係出現大分歧。今天,喬治布殊打着要跟歐洲修補裂痕的旗號訪歐,但美歐關係乍暖還寒,從解除對華禁令到應對伊朗核危機,兩方立場仍然南轅北轍,喬治布殊訪歐成效,如《華盛頓郵報》所形容只能「審慎樂觀」。

喬治布殊訪歐第一站是歐盟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在這裏他會呼籲美歐摒棄分歧,讓美歐重新樹立起團結一致的新調子。在布魯塞爾期間,他會跟法國總統希拉克會晤,然後會飛往德國美因茨跟德國總理施羅德會面,最後一站是飛到斯洛伐克和俄羅斯總統普京見面。
在首個任期中,喬治布殊因堅持攻伊而跟法德俄擘面反目。他贏得連任後,一再重申要和歐洲修補關係。坐言起行,他更派出心腹國務卿賴斯,以及曾罵法德俄是姑息暴政的「舊歐洲」的防長拉姆斯菲爾德,當先頭部隊訪歐,為他今次行程鋪平路障。

四國外交分歧仍嚴重
但分歧不能一蹴即就消弭。譬如,喬治布殊在德國美恩茨會和德國人、美國人有一次圓桌座談會,但與會的德國人已預先挑政,白宮要預防他們的問題過於辛辣。更實質的是,美歐在多個外交問題上依然存在嚴峻分歧。
在中國問題上,歐盟計劃解除這項已長達十多年對北京實施的軍售禁令,但美國大加反對,指向華軍售會壯大中國軍力和軍事現代化,而且一旦台海爆發衝突,中國會利用從歐洲購得的武器攻擊美軍航空母艦。

促伊朗棄核軟硬殊途
對於日前跟敍利亞結盟抗美的伊朗,雖然美歐都主張伊朗應該放棄發展核武,但歐洲希望通過經濟和政治手段誘使伊朗放棄核計劃,美國則態度強硬,甚至不排除向伊朗用武。
此外,當喬治布殊高呼美歐應團結一致對付恐怖主義時,歐洲人認為中東沒有和平及貧窮是恐怖主義的禍端,美國則認為禍首在於中東沒有和平。德國最新公布的一個民調顯示,只有一成一法國人和德國人認同喬治布殊處理外交的手法。

面對這些分歧,歐盟負責外交和安全事務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就說,「一個會議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希望美歐關係由「不信任」變成「正常」,最終可令雙方在問題上達成實質協議。
美國《紐約時報》/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