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壘球 高矮肥瘦都啱玩

打壘球 高矮肥瘦都啱玩

對一般香港人來說,對壘球或棒球的印象,可能只是來自日本漫畫,或是美國職棒的潮爆球衣;不過只要看看學界賽三連霸的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的壘球隊,就知道壘球其實是一項身心健康,又鬥智鬥力的運動。
圖:梁祖彝
文:盧漢傑(部份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壘球的最大好處,是沒有『身材歧視』,好像打籃球,身高手長就有優勢;但就算你是肥仔,也可以打壘球。」譚李麗芬壘球隊教練何樹顯老師說。
何sir在九九年組織譚中男子壘球隊,翌年便取得學界賽季軍,○二年起更連續三年勇奪冠軍;而女子隊亦○四年成立,何sir目標明年學界賽,男子隊衞冕成功外,女子隊亦能闖入三甲。

鬥智多於鬥力
儘管壘球沒有「身材歧視」,但若要成為出色的壘球手,反應和速度最為重要,因為投球、擊球、跑壘,全都講求反應、速度和力量的配合。
由於比賽中,每個攻勢往往發生在短短五至七秒之間,故壘球手較着重於增強爆發力的訓練,務求在短時間內把力量提升至最高水平,而帶氧訓練則主要為輔助性質。
對於一般青少年,何sir表示壘球的好處是:「壘球適合任何青少年參加,因為它是鬥智多於鬥力的運動,只要有基本運動能力就可參加。體能方面,它可以鍛煉基本臂力和短跑爆發力,但最重要是可考驗球手的反應及判斷力。」
在壘球比賽有着不同的戰術和策略,守方要在千鈞一髮間,判斷如何「封殺」,而攻方擊球手亦要判斷對手的投球,確保打出安打取分。
何sir說:「壘球和其他球類不同之處,是極講求團體精神,就算你有一個無敵投手,也要和捕手好好溝通;所以壘球既要有益身心的運動,不但強身健體,更培養學生的團體精神及溝通能力。」

培養學生團體精神
壘球身體接觸不多,其實也存在不少危險性,擊球的力度足以令人受傷;何sir表示,練習壘球要有兩個籃球場以上的空間,球手亦要做足安全措施,避免不必要傷害。

學生打壘球可培養團體精神及溝通能力。

打壘球鬥智多於鬥力,是十分適合女仔的運動。

何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