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可戰勝極權

經濟發展可戰勝極權

美國總統布殊在就職演講中明確提出,要幫助獨裁國家的人民爭取民主和自由。這一演講對世界震動很大。但這不是一個突然提出的全新理念。上個世紀以來,美國在遏制共產集權主義在世界的擴張,花了巨大努力。不惜犧牲美國士兵生命。當時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提出「骨牌」理論,認為如果不遏制共產主義,非共產主義國家就會像骨牌一樣一一陷落。

李少民

從五十年代的韓戰到六十年代的越戰,目的都是遏制共產主義的擴張。這兩次戰爭,雖然局部遏制了共產主義擴張,但並沒有根治共產主義,可以說都沒有打贏。
為甚麼?主要的原因是,共產集權最適應打仗,鬥爭愈殘酷,打的愈厲害,共產集權愈有號召力。回想當年新加坡非常害怕共產主義蔓延到新加坡。幸運的是,新加坡政府採取了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政策,新加坡經濟得以快速起飛,把最有可能加入共產黨的年輕人都吸引到經濟發展的大潮中賺錢去了,共產主義被新加坡人唾棄。根治共產主義,不是靠戰爭,而是靠經濟發展。
全世界共產主義興衰史表明,共產主義最不怕貧窮。所以經濟封鎖也不可能把集權政府搞垮。民主國家對共產國家的經濟封鎖,更給共產黨藉口加強集權,「打破帝國主義的封鎖」。君不見,古巴被封鎖了半個世紀,共產黨的統治不是還相當牢固嗎?
共產集權也不怕戰爭,外部力量很難壓垮集權政府。當集權國家的統治者把老百姓搞得民不聊生時,政權會從內部垮掉。通常集權政府的改革是從內部啟動,而不是外部的壓力。改革就是共產黨內當權派看見了金錢的吸引力。只要共產黨特權分子開始做生意、開始賺錢了,共產極權就從內部垮了,共產主義就再沒有人相信了。共產黨的改革,先由黨內特權分子撈錢,再讓向他們賄賂的人賺錢,最後,在社會壓力下,也不得不讓平民百姓經商。
有人說,同統治特權階級做生意,不是腐敗嗎?不錯,是腐敗。但是這比鐵板一塊的集權社會裏暴君之下人人貧窮還好一些,這至少給人民進入商業社會的希望。在把這些集權國家引入經濟大潮的過程中,腐敗是免不了的。

中國的經濟改革取得了相當的進展,但是腐敗嚴重。官員不論大小,都拚命撈錢。但這些腐敗行為,都是秘密的,因為貪污在腐敗的共產黨統治的中國也是非法的。腐敗的隱秘性使資源配置扭曲,官員不敢公開把貪污的額度放入政府預算,同時官員在制訂政策時,總是以有利於自己貪污為準則,而不是以社會總體利益為目標。所以中共現在應該把官員的貪污公開制度化。如何制度化呢?最好的參考是公司對總裁的激勵制度——用期權制度。例如,中國國家主席,給價值一億元的中國股市綜合指數股票期權,在任期後五年兌現。但是作為條件,國家主席的家人絕對不准經商。總理給八千萬元期權,以此類推,縣官給一百萬。這樣把腐敗明朗化、制度化,有利於官員把私利和國家利益一致。老百姓也可以清楚的知道官員的經濟報酬。這樣做會不會增加老百姓的負擔?不會。因為這筆開銷不一定比他們現在偷偷撈取的更多。
同樣的道理也應該用在消滅以阿蓋達為首的伊斯蘭原教旨恐怖主義的戰略中。長期以來,像阿富汗這些貧窮的穆斯林國家,被世界經濟大潮遺忘在外,最後變為仇恨經濟發展和嫉妒富裕社會。九一一恐怖行為,是這種仇恨和嫉妒的發泄。面對恐怖主義,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的戰略,似乎又在重蹈上世紀遏制共產主義的覆轍:重視武力遏制,忽視用經濟發展根治,即忽略把這仇視西方的國家納入世界經貿的大潮中。
美國和盟國應該做的,是趁熱打鐵,用經濟援助盡快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培養起中產階級,讓大多數老百姓得到經濟好處、特別是看到對未來的希望。而恐怖主義正是這些國家的老百姓實現未來希望的最大敵人。讓本國老百姓對恐怖主義反感,恐怖主義才會失去基礎,方可被連根拔除。
……………………………………………………
作者為美國OldDominion大學管理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