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捷環球(330)快宣布業績,如無意外,業績應該有不錯的增長。我開始留意思捷是在歐元大升之後,思捷的主要收入來自德國,一個歐元區,歐元升值,利潤自然水漲船高。但是我遲遲不敢買思捷,那是因為思捷大股東邢李火原幾乎每年都會減持。大股東一減持,股價當然急跌,還有,傳統智慧說,大股東減持,表示大股東不看好該企業。
但是,經過邢先生數次的減持震盪之後,思捷股價依然穩步向上,終於,我決定加入成為思捷的小股東。我選擇在上一回邢先生減持導致股價下跌時入市。
我也留意到,邢先生每一次減持都是選擇在思捷公布業績後不太久,因良好的業績可以推動股價向上,邢先生就可套現更多的現金,成為香港有數的持有現金最多的富人之一。
我相信邢先生減持思捷的計劃仍未結束,因此,如業績理想,思捷股價應有不錯的升幅,方便邢先生再減持股份,直到邢先生不再是大股東,這個企業成為一家由多家獨立基金控制的企業為止。這倒不是壞事,基金不會直接管理企業,而是聘用管理人士管理,由有能者擔當,就像滙控(005)一樣。
最近有些酒樓、精品店、百貨店結業,有人大驚小怪,大做文章,認為是經濟繁榮背面的陰影,實際上沒有這個必要。不論經濟如何的好,做生意總是有人賺有人虧,有人管理水平高有人管理差,也有人認為經營其他行業比原有的行業好賺。商店結業的原因相當多,除了要配合經濟景氣之外,更重要的是經營之道,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加租。
自由行盛行之後,許多股民追捧零售股,但我認為零售企業最終得與商店的業主分享自由行的成果,零售生意好了,商店租金自然增加。租金的加幅如果比零售利潤的增加還要高,也只好關門大吉,或換一個租金較低的地點,因此,捧完了零售股之後,你應該捧地產股,特別是收租股,還有,將來重新上市的領匯。
曾淵滄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