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孕婦均喜愛讓胎兒欣賞柔和的古典音樂,希望藉此令胎兒培養出平和性情。不過,新西蘭最新研究發現,胎兒在母體內一直處於沉沉入睡的狀態,根本聽不到任何聲音,也沒有知覺。
英國《泰晤士報》報道,新西蘭梅西大學動物福利、科學及生物倫理學中心主管DavidMellor在動物身上進行實驗,包括綿羊、山羊、馬、牛及猴子等,量度胎兒腦部的電流,以評估其腦部的活躍程度。研究發現,哺乳類動物胎兒的腦部及胎盤會分泌一些有鎮靜及麻醉作用的物質,令胎兒在母體懷孕期間一直處於沉沉入睡的狀態。直至出生的一刻,嬰兒才有知覺。
David又解釋,胎兒在母親體內轉身,令母親有被踢的感覺,並非因為胎兒有意識地進行,而是胎兒在睡眠期間的自然反射動作。
當地關注動物福利的團體認為,有關結果有助維護動物的生存權利,令不少動物的胎兒毋須因為被人類認為在出生過程會受到痛苦,而被迫流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