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近年反覆上升,雖然早前一度回落,但不少藍籌股已累積頗大升幅,股價頗貴,一般小投資者不易大量吸納,好像滙控(005),每手雖只是400股,但130多元1股,投資1手已須5萬多元,和黃(013)1手更須7萬多元。可能是由於藍籌股價價位過大,不易大量吸納,不少投資者轉移向三四五線股中尋寶。
不少報章的財經版,亦常有三四線股的評論文章,當中常以股價遠低於資產值為吸納的其中主要原因,例如股價5角,但每股資產值可能高達1元,假若日後一旦股價可完全反映其資產值,則有達100%的升幅。
這樣投資策略,不禁令筆者憶起股神畢菲特常談到的煙頭投資法。無錯,畢菲特確稱這投資法為「CigarButtInvesting」。顧名思義,CigarButt是指1支差不多抽完或已經燃燒完的雪茄所剩餘下之煙頭。畢菲特指出,當1支差不多被抽完的雪茄煙頭,被拋在地上後,該煙頭只能給隨後的拾荒者吸一兩口而已,這煙頭的價值便完結(CigarButt──youcanpickthemoffthegroundandsmokeonemorepuff,butthat'saboutit)。
至於畢菲特所指的「煙頭」,或文雅點稱為「煙蒂」,便是那些被市場遺棄、投資者所忽略的三四線股,由於這些股份不被市場看好,引致股價反覆偏軟,因而出現股價遠低於其資產值(或合理值)的現象。正如目前港股中仍有不少四五線的小型地產股,其股價遠低於其資產值,如欲尋找此類股份的朋友,不妨留意《蘋果》財經投資版內的專欄評論,並將其剪存。
這些被稱為「煙頭」的公司,當然不會是很優質的公司,正如畢菲特指出:「Acigarbuttmightnotbethegreatestsmoke,butitsfree」。
畢菲特指出,這些「煙頭」雖然不是甚麼好煙,但卻是免費的,人們只需在地上隨手拾起便可,不用支付分文。其意思是指,那些股價遠低於其資產值或合理值的公司,投資者吸納後,其高於股價的資產便無形中免費贈送給投資者。另一方面,投資者在運用這「煙頭投資法」時宜留意,這些「煙頭」公司並非甚麼優質公司,它們正如「煙頭」般,只提供投資者抽一兩口而已,故當其股價一旦逐步反映合理價值時,例如逼近其資產值之類,投資者便須考慮獲利回吐,而不應因股價上升而考慮把這些股份作長線投資。
股神早年從其師傅Graham學到這個煙頭投資法,因而從股市中賺到豐厚利潤,但股神亦曾有被「煙頭」燒傷手的時候,這曾燒傷股神的「煙頭」股,竟然是畢菲特的旗艦BerkshireHathaway在1960年仍是紡織股時。畢菲特在1989年的年報中,便為當年這「煙頭」而懊悔。
譚紹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