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聯邦勞工局公布最新的就業數據,一月份經季節性調整後的失業人數為四百七十一萬人,失業率超過百分之十一,為一九九七年十月以來最高水平。
導致失業人數大幅上升的原因,是一項曾備受既得利益團體極力反對的勞工市場改革,最終在國會的同意下在年初推出。該項改革目的在鼓勵那些靠失業救濟金維持生計的人,能積極地尋找工作。
為達此目標,政府要求那些失業超過一年以上的失業者,今後如要繼續獲得援助,必須透過向勞工部門登記,透過後者協助尋找工作。這改革令一些原本不包括在傳統失業定義內的無業者,如今也被包括在內,令失業人數大幅增加最少二十萬人。
事實上,德國所面對的勞工市場困局也是歐盟內部份成員國所共同面對的問題。它們都面對失業福利過高,工資因工會壓力而遠高於市場水平和僵化的勞工法規等問題。這些因素集中起來令歐洲的勞工市場缺乏靈活性,從而負面地制約經濟發展。歐洲的經濟表現無甚起色,與其僵化的勞動力市場密切相關。
歐洲中央銀行一份新近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假若成員國不對各自的勞動力市場下大力氣進行改革,歐元區內十二國的經濟增長率到二○一○年便會放緩到百分之二以下。屆時情況若沒有改善,增長率將進一步下降。
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巴羅佐(J.Barroso)近日發表了他計劃在任內實現的施政綱領,主調是要透過發展自由市場來創造就業職位。認識到問題的所在,假若歐盟各成員國能下大決心共同摒棄過往束縛自由市場的枷鎖,有理由對其前景感到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