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區發現腦炎病媒庫蚊<br>擬修例到私家地滅蚊

西區發現腦炎病媒庫蚊
擬修例到私家地滅蚊

【本報訊】自去年十一月港島南區海怡半島發生一宗由三帶喙庫蚊傳染日本腦炎個案後,港人「聞蚊色變」。食物環境衞生署上月首次在中西區發現三隻三帶喙庫蚊,但全部都沒有帶日本腦炎病毒。該署正計劃修改法例,讓署方人員可進入私人地方滅蚊,以及向該地方擁有人徵收「滅蚊費」。 記者:馮永堅

食環署外判清潔工人昨午到發現三帶喙庫蚊的薄扶林第三街垃圾站附近,向溝渠噴灑蚊油滅蚊;工人對該區曾出現三帶喙庫蚊表示不知情,並指近日在該區出沒的蚊子不多。附近居民及在垃圾站工作的員工並不擔心有三帶喙庫蚊出沒而感染日本腦炎,又指垃圾站頗清潔。

未發現庫蚊幼蟲
該署顧問醫生(社會醫學)(風險評估及傳達)何玉賢昨在記者會表示,上月分別在薄扶林第三街垃圾站及西環西市街垃圾站設置的捕蚊器,發現三隻三帶喙庫蚊成蚊,化驗後證實成蚊沒有帶日本腦炎病毒。他指出,日本腦炎一般是經由庫蚊叮咬受感染的豬隻,再傳染給人類,但本港市區沒有豬場,而庫蚊只可飛行兩公里,故市民毋須太擔心會感染日本腦炎。
他又稱,在中西區未有發現三帶喙庫蚊幼蟲,故三隻蚊子為何在該區出現仍是一個「謎」,署方會跟進調查庫蚊來源。但由於雨季將近,不排除會在市區陸續發現庫蚊蹤影。此外,該署自去年十月進行有關日本腦炎的全港性調查後,至今在荃灣、青衣、藍田及海怡半島發現庫蚊及其幼蟲。

該署為加強滅蚊工作,計劃在今個立法年度修改法例,准許署方人員進入私人地方滅蚊,以及向該地方的擁有人徵收「滅蚊費」。
食環署並於下周一開始進行為期八個月的滅蚊運動,其間會加強向市民宣傳滅蚊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