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林百欣的主診醫生曾華德是香港大學的胸肺科名醫,前年沙士大爆發,他正是瑪麗醫院抗炎隊伍的重要一員,結果瑪麗醫院取得醫護人員零感染的戰績,曾醫生聲名大噪,不過面對死亡率甚高的吸入性肺炎,名醫還是束手無策。
二○○三年沙士大瘟疫在香港爆發,瑪麗醫院接收過六十多名沙士病人,結果死亡率約一成,但該院醫護人員卻力保零感染的紀錄。曾往廣華醫院診治沙士源頭病人劉劍倫的曾華德,在疫潮初期即為瑪麗醫院成立「感染控制小組」,上至醫生、護士,下至工友都要接受防炎意識培訓,成功保住醫護人員不受病毒入侵。
對於林百欣罹患吸入性肺炎,引致腸臟壞死而不治。另一位參與診治林百欣的醫生胡興正稱,肺炎引致腸壞死相當罕有,兩者亦無直接關係,但肺炎可以影響血液循環,導致腸臟不夠血壞死。呼吸系統專科醫生陳嘉榮說,腸道是處理食物的器官,內有很多細菌,腸道壞死後,細菌會「通身走」,需要開刀切除,但長者未必能承受這種高風險手術。他補充說,當肺炎患者病情達至呼吸衰竭而需倚靠機器呼吸時,死亡率就高達一半。
肺炎是由不同病原體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病因很多,多由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等引起。吸入性肺炎較常見於長者,尤其是曾中風的病人,吞嚥食物時不慎落入氣管,由於食物和唾液都有細菌,肺部受感染就會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