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年前,本港電視台一則新聞,讓筆者一直無法釋懷:主角是十七、八歲的小姑娘小蘭,第一次離家打工,準備回家過年,但車票難求,她在廣州火車站排隊多天,車票都沒着落,又因車站治安差,晚上也不敢睡,雙手凍得紅紫了,對着鏡頭噙淚說:想不到回家也這麼難!其實,民工買不到車票而無法回家的例子,在全國各地多不勝數。
這邊廂,大量沒有門路、沒有關係、更沒有鈔票的民工,在火車站前排隊幾天幾夜也買不到他們該買到的車票;那邊廂,黃牛黨手中擁有大量車票,售價是原票價的一倍多,賣不出去就退回售票站。排隊購票安排,是一種很公平、很易落實的社會契約,但在中國,這種原可體現社會公平的售票安排,卻成了腐敗的溫床,而受害的總是中國最弱勢的一群人。
造成這種畸型不公平現象的罪魁禍首,其實是鐵道系統的壟斷性經營,而非黃牛黨。中國的火車票,多以三個途徑出售:鐵道公司的售票站、各大旅行社和酒店、黃牛黨。黃牛黨的票種類最多,也最好買,但最昂貴,一般民工根本買不起;旅行社的車票要收一定的手續費,熱門路線的車票也不好買;票站的票最便宜,但最難買,甚至排在最前列位置的人也不一定能買到硬座票(民工多想買座票)。
公開售票前,車站人員早就把車票交給熟人,再輾轉交到火車站的黃牛黨手中,過程中層層吃回扣,黃牛票自然被炒高。黃牛黨最清楚「市價」,如果沒錢賺,他們大可以透過自己的關係,把車票退回車站,車站人員也樂意合作,損失自然由國家來承擔。這是鐵道部門典型的「權力尋租」(以權謀私)行為。車站人員利用手中的小權,也就是分配車票的權力,把供不應求的車票當作賺錢工具。社會的不公平已到了如此地步,實在讓人忍無可忍。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當局打擊黃牛黨,只是治標不治本,甚至連標也治不了,只有切斷黃牛黨的供應線才是正道。但是,無論當局花多大力氣去監督車站人員,甚至鐵道部長劉志軍坐鎮廣州督師,也不可能遏止這種炒賣車票的活動,因為利之所在,車站人員怎會輕易放棄這個賺錢的機會呢?
事實上,所有由國營企業壟斷的行業,必然會產生各式各樣的「權力尋租」行為,只有全面市場化,讓市場來解決這種供不應求的問題,而鐵道部門及其控制的公司,完全退出鐵路客貨的經營活動,這種情況才會終止。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