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挺「曾」言論只會弄巧反拙 - 盧峯

蘋論:挺「曾」言論只會弄巧反拙 - 盧峯

也許是因為董特首的任期已所剩無幾,不少人都開始玩起「估領袖」的遊戲,推測誰最有機會成為下位特首;有的人更急不及待的推介心中理想特首人選又或是對不屬意的人選大肆批評。前不久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先生就曾公開表示政務司司長曾蔭權先生並非下任特首的人選;可在前天,知名商人何鴻燊先生卻公開支持曾司長,認為他的工作值九十分,應該是第三屆特首的人選。
本來,商界或社會上有份量的人公開支持某位候選人或某政黨並不是甚麼奇怪的事,也不應引起甚麼震盪。以美國總統選舉為例,兩黨的候選人都得到大批不同界別的知名人士包括商人、明星、學者的支持,即使有商人或名人公開支持某候選人也沒有甚麼大不了,更不會左右選舉的大局。香港的情況卻完全不同。在香港的小圈子選舉制度下,只有八百人有資格推選特首,其中又以商人特別是大商家佔的份量最重,個別知名商人由於他們在商界及其他界別都有密切聯繫,他們的看法、他們支持哪位候選人將可以左右選舉大局,這也是為甚麼何先生的意見如此受人關注。然而正因為像何先生這樣的商界知名人物能左右特首選舉大局,他們更應當避免過早公開表態、更應避免在現階段參與「估領袖」的遊戲,以免為香港的政局及政府的施政帶來混亂。

就以何先生公開支持曾司長為例,曾司長是特區政府的第二號人物,負責很多重要的決策如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計劃等;這些決定不但影響整體社會的利益,對個別公司或財團包括何先生的公司都是有影響的。假若曾司長採納何先生就西九龍藝術區提出的意見,公眾難免有官商勾結的懷疑,他們甚至會憂慮曾司長藉討好商界以爭取成為下任特首;這不是將損害特區政府的公信力嗎?若曾司長為避嫌而全盤否定何先生或其他商界的意見,這對何先生及商界不公平,對整體政策制訂也是不利的。換言之,特區政府決策層及曾司長都將因類似的助選言論而陷於進退兩難的局面。這對香港有甚麼好處呢?
更可怕的是,假若其他商人陸續表態支持其他熱門候選人如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先生,那不僅進一步加深官商勾結的嫌疑,更會把特區政府高層撕扯的四分五裂。這對特區政府的施政、對整體社會有甚麼好處呢?
當然,最根本的問題還在於香港的畸形政制;若果香港實行全面民主、若果下任特首由市民普選產生,那不管何先生或其他知名商人為誰人助選也沒有問題,因為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人都不可能靠官商勾結、輸送利益而當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