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冬季並非俗稱「紅眼症」的急性結膜炎爆發的高峯期,但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近期發現,紅眼症求診比率有上升趨勢,單是在上星期,政府普通科門診及私家醫生的紅眼症求診比率激增超過一倍,有眼科專科醫生指出,情況可能與病毒變種,以及新春拜年期間,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增加有關,他提醒市民,要注重個人衞生,切勿隨便觸摸眼睛。
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昨表示,截至本月十二日的一個星期,政府普通科門診的紅眼症求診比率由每一千宗只有一點二宗,上升一倍八至三點四宗,而私家醫生的有關求診比率也由每一千宗的三點八宗上升至八點一宗。
發言人指出,至今並未接獲有院舍爆發紅眼症的報告,但該中心會緊密監察最新情況,並已通知參與定點監察計劃的所有醫生,需向中心報告任何紅眼症個案,並收集樣本以作檢測。
紅眼症是一種高傳染性的疾病,主要因細菌及病毒引致,患者眼睛刺癢、流眼水、眼睛疼痛及紅腫,若經適當治療,一般可於一至兩星期內痊癒。
眼科專科醫生周伯展表示,冬季並非紅眼症爆發的高峯期,所以他對近期紅眼症求診比率激增也感奇怪,「我相信有兩個可能性,一個就係病毒變種,就算喺咁凍嘅天氣亦都可以生存到,另一個可能同新年多咗人拜年握手,人同人接觸多咗,自然傳染嘅機會亦都多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