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開始談論「新會計準則」對公司盈利所帶來的影響,筆者感到,雖然新準則可能會令一些公司的盈利突然大增,但很多時這只是「左袋搬右袋」,純是帳目上的遊戲,當中不少只是帳面盈利,沒有真正的現金收益。同時,更重要的是,部份機構投資者的眼光是雪亮的,不容易被這些花招吸引。
就以東亞(023)為例,在本月初(2月3日)公布了2004年的全年盈利,高達24.5億元,是東亞歷來第2高的全年純利紀錄,可是其股價並沒有因此而大幅飆升,業績公布前,其股價大約處於23元水平,業績公布後,其股價最高亦只是升至23.9元(2月15日),升幅僅得微少的4%,可見超高的帳面盈利對股價幫助不大,機構投資者好像沒有因其業績「動心」而入市追捧。
無獨有偶,東亞在去年初公布的2003年全年盈利,當時亦是歷來第2高的盈利水平,達19.22億元,增長51%!可是業績公布後,其股價便由25.9元高位輾轉回落,並未因盈利勁升而大幅造好。
附圖是東亞的日線圖,圖中A、B兩點分別是東亞公布2003年及2004年業績的時間。圖中可見,東亞自公布2003年業績後,其股價便由高位回落,至今仍未能重返該高水平。
東亞在2003年及2004年的業績,雖然皆錄得強勁增長,但在撥開這些帳目上的數字遊戲後,單看其主要業務──淨利息收入及其他經營收入(或稱非利息收入),則東亞在過去兩年的主要業務可謂頗為一般。在2003年,其淨利息收入倒退了1.5%,在2004年雖略有改善,但淨利息收入亦僅是增長0.9%。非利息收入方面,東亞在2003年非利息收入增長頗為強勁,達28%,可是到了2004年,卻僅得3.8%的增幅。綜合來看,去年東亞的兩大主要業務表現平平,假若未來再沒有其他帳目上的幫助,則相信東亞頗不容易維持如此強勁的帳面上的盈利增長。
其實近年美國的銀行亦有類似情況,就是帳面上的數字增長強勁,但內裏本業的表現卻平平,正如近期《BusinessWeek》在一篇名為「HowBanksPrettyuptheProfitPicture」(可譯為銀行股如何「執正」盤數)的文章,便談到近兩年不少美國的銀行靠呆壞帳撥備的減少及回撥等手法,來增加盈利以達到超出市場預期的效果。文中亦提醒投資者不要單以這些帳面利潤作投資的準則,因為類似的數字遊戲,在今明兩年便可能告終,屆時銀行股的盈利又要回歸基本面了。
譚紹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