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若薇
距離下一屆行政長官選舉只有兩年多,最近香港盛行所謂「跑馬仔」遊戲,猜測究竟誰能最終跑出,成為第三屆特首。
一個電子傳媒進行網上調查,邀請聽眾選出心目中的第三屆特首,一月份的投票結果,竟是行政會議成員查史美倫,在九名政界名人中獲過半數支持而勝出,筆者對此不禁莞爾。
查太自去年十月加入行政會議以來,一直頗為低調,除了她曾是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外,相信公眾對她認識不深,而其餘八名「候選人」,都是被盛傳有心問鼎下屆特首的人士。筆者相信這個網上選舉的結果,除了反映市民不滿現時絕大部份政治人物的表現,亦多少因為他們不滿現今的選舉制度。
有政黨揚言會積極參與○七年的特首選舉,並提出特首應有如「鑽石」般的4C條件(Conviction,Competence,Charisma,Connectivity)。有論者稱,最重要還是第5C-ChinaConnection,沒有中央支持,如何成為特首?
對於這類討論,筆者沒有多大興趣。無論是欽點的,或政黨支持的人選,即使最後真的產生一個所謂「鑽石級特首」,仍然不是健康的發展。
健康的政制發展,要靠制度,不是靠人選,更不是靠有關係或背景的人選。有公開、公平的選舉制度,自然會吸引有志之士出來競選。香港成功之處,正是因為凡事制度化,建基於法治而非靠人治。只有少數人操控的小圈子選舉,公眾只能在旁眼睜睜的看着,內裏的政治交易無從得知,難免引起猜疑;官商勾結的指控,亦是由此而起。
現時距離下屆特首選舉的時間不多,有份量的候選人應組班底公開較量,爭取公眾支持。但因制度不善,各路人馬只會暗地裏做工夫,希望最終能黃袍加身,得到中央信任,情況實在令人憂慮。
為何香港只能有小圈子的特首選舉?上星期的城市論壇評論特區政府的施政得失,當談及○七、○八年普選時,有與會者再次質疑,香港「未有條件」推行普選。那些聲稱香港人未能實行普選的人,是不是都比其他人都聰明,可以代表香港決定所有人的命運?
說到底,誰有資格為香港決定,我們要具備甚麼條件,到甚麼時候才能普選?其實選舉資格,並不在乎教育水平,即使國內的農村,都讓百姓直選地區幹部。選舉不是能力問題,而是公民權利;根據《基本法》第二十六條,香港永久居民都有選舉權及被選舉權。選舉也不可能等到所有人都有共識才實行,那些沒有興趣的人士,就讓他們放棄自己的權利好了,不應因而剝奪其他人的權利。
民主政治要透過參與去實踐,政黨政治也要透過普選才得以真正成熟。既然大家都認同普選是理想的目標,理應愈早實行愈好。說香港「未有條件」,只是托詞,說穿了,不過是當權者不願放權,既得利益者不肯放棄利益而已。
順帶一提,參與城市論壇的學生代表,理直氣壯地反駁那些對○七、○八年推行普選有保留的人,堅持香港絕對有條件立即實施普選。
這些同學無畏無懼,毫不含糊地持守自己對普選的信念,正是對那些質疑香港「未有條件」者,提出最佳的反證!
……………………………………………………
作者為立法會議員及「《基本法》四十五條關注組」成員,關注組文章逢星期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