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撮錄自港台文教組及香港投資基金公會合作的「投資有道理」節目第10集,節目已於1月17日(港台第5台)及1月22日(港台第1台)播出。
(主:Sally,夏妙然;郭:郭家麒─立法會議員)
主:可否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投資心得和經驗?
郭:投資方面我談不上經驗豐富:第一、我沒太多資金去投資;第二、直到現在,我在投資方面都很保守,這可能跟我從事醫生的行業有點關係。我的投資跟給病人看症一樣,必定會先考慮風險因素,才想想應不應該投資。遇到我這樣的投資者比較麻煩,很多投資顧問跟我講解投資計劃,其實都是白費工夫。
主:當你做投資的時候,會一開始便自行訂下資產配置,還是靠投資顧問的意見?
郭:我會有一個大概的印象,跟着再找投資顧問建議一些高風險的、一些低風險的投資項目。所謂低風險,是一些全球市場的投資,風險較為分散;對於高風險的投資,我要求有高回報,例如一些亞洲新興市場等。最重要是自己可以接受這些投資風險及投資金額,萬一市場有所變化,亦可以有較佳的承受能力。
主:你的工作這樣繁忙,要留意市場的變化需要時間,你會否定期去留意自己的投資組合有否需要變更?
郭:我有買小量股票和基金,但卻很少看報價。第一、我沒有興趣炒賣;第二、我的時間和能力都不容許我這樣做,所以我通常隔幾個月才看一次,但很少每日、每星期或者每個月看一次報價。我投資的都不是太高風險的項目,大部份是低風險的政府債券,蝕本機會較低。這跟炒股票的人是不能相比的,他們的投資可能會賺很多,但我的投資可能只得幾個百分點回報,不過我覺得安心,若不安心則會影響我個人及工作,總不能整天對着股票機吧!
記得幾年前國企升得很厲害的時候,很多人、甚至家庭主婦都擁有自己的股票報價機,他們可以連股票、認股權證是甚麼都不清楚就去投資,之後結果如何?大家都很清楚。要知道有些投資是必須經過細心研究,進行過認真的分析,才可以投資。我認為投資的目的是為將來打算,但是真的要認清楚買的是甚麼、風險會怎樣?通常別人跟你說那些高回報的,就要三思,不要立刻作決定。
*本節目逢星期六晚上8時30分在港台第1台(FM92.6-94.4),及星期一晚上9時30分在港台第5台(AM783)播出。港台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