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署印製小冊子 助家長及早發現<br>10類障礙阻兒童發展

衛署印製小冊子 助家長及早發現
10類障礙阻兒童發展

【本報訊】本港近年有關兒童發展障礙個案數字不斷上升,由九○年約一千宗,激增至去年的近六千五百宗,增幅超過五倍。衞生署最近印製了十款包括自閉症、讀寫障礙等在內的「兒童十大發展障礙」小冊子,介紹兒童常見的發展障礙病徵、成因及治療方法等,讓家長能察覺子女是否有「怪」病徵,令他們能獲及早治療。 記者:馮永堅

兒童發展障礙可分為視障、腦麻痹、語言發展遲緩及動作協調障礙等。鑑於過往社會對兒童發展障礙的理解有限,加上醫療設備不足,令患上發展障礙的兒童往往被忽視,他們長大成人後常被視為「怪人」。
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部去年處理了六千五百宗轉介個案,超過五成是涉及四歲以下的兒童。在六千多宗個案中,以讀寫障礙佔最多,有一千六百宗;其次是懷疑聽障,約有一千二百宗。
該署兒科顧問醫生藍芷芊昨在記者會上表示,兒童發展障礙問題早已存在,但隨着市民在這方面的認識增加,這些兒童才被「發現」患病,相信這正是近年兒童發展障礙個案不斷增加的原因。
她又稱,若兒童有「怪」病徵,如經常抗拒新事物、語調怪異或對說話沒有反應等,即有機會是患上發展障礙症。社會過往普遍認為患上發展障礙的兒童是「唔聽教、唔聽話」,從而令他們失去適當治療機會,「十問九唔答、成日唔出聲,又或者成日整怪聲,唔係代表佢哋曳,其實可能係有病。」

提醒教師多留意
藍芷芊說,若發現兒童有發展障礙,應盡早求醫,否則「後患無窮」。以讀寫障礙為例,若兒童返學學不到詞彙、不能正確發音,若不及早就醫,長大後可能「一隻字都唔識」。她又提醒教師要多留意學生是否有怪異行為,不要「郁啲就罰佢哋企」。
衞生署印製了一萬本有關兒童發展障礙小冊子,分發給學校、社工及兒科醫生等。市民可致電22466659查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