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期引起公眾爭議的公務員減薪案及領匯案均有待終審法院作最終判決,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昨在法律年度開啟典禮上稱,法院近年需處理愈來愈多在政治、經濟及社會上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但法官只會依法判案,不會考慮政治因素,以權宜、妥協方式解決,他又稱受削資影響,案件排期審理時間拖長,為維持司法質素,擬向港府提出增加撥款要求。 記者:羅偉光
李國能昨日表示,近年法院需處理愈來愈多在政治、經濟及社會上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他強調法庭並非政治機構,並指政治問題可以妥協方式解決,但法官在政治舞台上不扮演任何角色,法官本份是依法裁斷,不應考慮用權宜辦法解決問題,他又說不論是市民或政府,在法庭上都是平等的。
領匯案引發與訟雙方有否濫用法律程序的爭議,李國能昨稱,若有人濫用法律程序,會增加法院工作壓力,但法院有權力阻止濫用權力的人,終止審理無理取鬧的案件,然而若與訟任何一方提出有理據的論點,法院便有責任處理。對於房委會在領匯案中曾提出縮短排期時間,李國能接受訪問時不願點名評論,只說與訟人希望盡快了斷官司是無可厚非,但依法裁斷與力求便捷往往難以並存,「法院要時間去審,至於產生乜後果,都冇辦法。」
司法機構由○二年至○七年被削減資源一成四,李國能昨日公開「喊窮」,指出由於案件數量非法院能控制,目前高等法院原訟庭及裁判法院壓力很大,案件排期審訊時間平均被拖延三個月至三個半月,他形容情況已幾近令人無法接受,正考慮本年內向港府提出增加撥款,但目前未有具體的要求撥款數目。
李國能昨日亦公布多項改善及檢討司法制度計劃,包括為調解婚姻個案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作為期一年試驗計劃,並已委任終院常任法官包致金領導一小組,研究如何擴大事務律師的出庭發言權。此外,司法機構為節省資源,已擱置一些基本工程及合併多個裁判法院,並會於○七年底前把設於旺角商廈的勞資審裁處遷往前南九龍裁判法院大樓,此舉可節省租金並提高審裁處形象。
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則稱香港回歸七年半,在貫徹一國兩制上已取得勝利,又指法院在審理市民針對政府作為而提出司法覆核時,能為政府行事提供指引,改善公共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