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個月的商討,兩個最大的親中政黨──民建聯及港進聯終於宣布合併為一個新政黨,定名為民主建港協進聯盟。兩黨高層表示,合併並非中央政府的指示,中聯辦也沒有扮演任何角色。兩黨高層更表示,將會積極參與○七年的特首選舉。由於兩黨合併後共有二千多名會員,在八百人的選舉委員會又擁有一百多選票,它的影響力特別在推選特首方面的影響力是相當大的,有不少分析更指合併後的政黨已成為本地第一大政黨。
究竟兩個政黨合併後能否順利運作、究竟這個新政黨能否成為香港最具影響力的政黨仍有待觀察,但我們認為這個新政黨必須正視市民對民主的訴求、必須回應市民對普選的訴求才能成為推動香港政治發展的積極力量、才有可能真正在香港扎根及發展。
應該看到,這兩個政黨合併後之所以能成為所謂第一大政黨並不是因為他們在普選中贏得大多數選票或議席,也不是因為他們得到市民的廣泛支持;事實上他們在立法會普選中只佔有約三成選票,直選議席也只佔不足三分一。他們能成為第一大黨是因為他們「聽話」、是因為他們得到北京政府的「祝福」,讓他們的成員得以擔任北京政府委任的公職、讓他們的成員得以在選委會這類小圈子佔有不少位置。
然而,任何政黨都不可能倚靠「聽話」、倚靠當權的政府「祝福」而壯大的。政黨要壯大只能倚靠市民的支持、倚靠選民的支持。若果這個合併後的新政黨還不擺脫過往只看北京政府臉色辦事的作風、還只想倚靠欽點或其他政治特權維持影響力,那這個新政黨即使短期內仍能在香港的畸形政制中立足,它也只會跟市民的距離愈來愈遠、它也不可能有甚麼重大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基本法》列明香港的政制是要走向全面普選的;香港市民也已透過多次大遊行及大型集會表明想當家作主、想政制全面民主化。在這樣的政治形勢、這樣的政治現實下,任何政黨包括這個新合併的政黨都必須回應《基本法》的要求、都必須回應市民希望盡快實現全面民主的訴求,才能有長遠的生存及發展空間。要是這個新的民主建港協進聯盟仍是像現時那樣對全面普選問題左閃右避,又或是以北京的旨意為優先,把市民的民主訴求置諸不理,那它將難以得到大多數市民的接受、那它將難以得到大多數市民的支持。像這樣的新政黨怎可能成為第一大黨、怎可能長期保持影響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