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上周大年初二,有市民擲出數萬元豪享一頓開年飯,香港餐飲聯業協會主席黃家和曾經喜孜孜地形容開年飯的市道回到九七時,卻冷不防在假期後有四間酒樓同時結業。黃家和昨日表示,租金上升、來貨價貴、工資上升,再加上業界競爭劇烈,飲食業前景仍存在隱憂。
擁有二十間各類食肆、健康食品銷售店的黃家和說,市道雖然復甦,卻也為飲食業帶來一連串負面因素。物價上漲,隨之而來的是各類成本增加,再加上政府發牌速度極慢,既不利現有食肆創造盈利,也增加新經營者的入行困難。
他認為,食肆要生存,一定不能以割喉式減價來競爭,「愈鬥愈平,搞到無利可圖,最終只會加速死亡」。他說,市民消費力增加,他們樂於花錢享受更具質素的食物及服務,所以食肆東主應在食品款式、質素及噱頭等三方面,推陳出新,方能成為業界競爭中的贏家。
由飲食界組織,培育新血的稻苗計劃總顧問黃倩瑛博士則認為,本港一些傳統家族式經營的食肆,由東主到樓面職員都是一家人,只着眼減人工、減價的營運模式,已不合時宜。
黃倩瑛指大型食肆須引入現代化管理模式,着重員工培訓,建立企業形象去吸引食客。她以稻香集團為例,指出稻香集團改善物流;設立中央廚房,並以大量採購貨源的方法去降低成本,遠較簡單地削減零售價,對集團運作更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