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愛滋病人飽受社會歧視下,山西一間醫院近期斥資一百五十萬,在一條鄉村成立愛滋病人專區,供愛滋病人在區內耕種、生活,引起強烈質疑,網民直斥這是變相隔離愛滋病人,令他們更難融入社會。《新京報》更發表社論,質疑院方為何不設立呼吸道疾病病區,卻成立愛滋病區,背後是否有歧視成份。
引起內地民眾質疑的愛滋病區名為「綠色港灣」,位於山西臨汾市堯都區東里村,專門收治愛滋病人,由臨汾市傳染病醫院斥資一百五十萬人民幣興建。整個病區面積為九十畝,共分三大區域,分別是治療護理、生產自救及後勤,當中以生產自救區最大,佔地七十畝。病人除可在專區內接受治療外,還可在生產自救區種植蔬菜花果,補貼生活所需。自去年七月起,共有二十名病人入住。
院方指出,山西省八成愛滋病人均集中在省內南部,但當地沒有一間集住房、醫療人員及設備的三合一專科醫院,於是自籌資金興建專區,專區的愛滋病人不僅身體得到康復,還可以得到精神上的鼓勵,增加他們面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不過,北京《新京報》昨天的社論指出,山西臨汾愛滋病專區表面看是以人為本的仁政,但在現實條件下,卻難免引起公眾疑慮。社論列出四大質疑,包括病人及家屬的人身自由是否得到保障,是否自願入住等,直指專區有供人長久生活的功能,難免予人有強制隔離的感覺。
社論指出,愛滋病並不是通過空氣和一般接觸傳染,沒必要將愛滋病人隔離到遠離醫院的病區,質疑院方為何不設立呼吸道疾病專區,而偏偏成立愛滋病區,背後是否有歧視成份?社論最後說:「但願以上的疑慮是多餘的,而我們衷心希望『綠色港灣』成為愛滋病患者的天堂,而不是脫離國情、脫離廣大愛滋病患者的特殊病區,或者是曇花一現的『宣傳秀』。」
內地民眾歧視愛滋病人的情況,可從去年官方所做的民眾愛滋病態度調查結果,可見一斑。由衞生部委託完成的調查訪問了三千多人,發現內受訪者普遍歧視愛滋病患者,有近六成受訪者明言,不想和愛滋病人一起工作共事。
新華社/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