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過去五個月內發生了三宗死亡逾百人的特大煤礦意外,西方傳媒高度關注這次遼寧阜新巿的礦難,作大篇幅報道。多家外國通訊社以「緊急稿件」形式發稿;多份歐美報章更形容這是中共一九四九年建國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礦難」,又指意外的深層原因是內地熾熱的經濟造成了對能源的強烈渴求,生產安全守則卻遭到漠視。
雖然內地每次發生重大煤礦事故後,當局均強調會加強工業安全的執法,總理溫家寶更探訪礦難死者家屬,流下同情的眼淚,以表達對弱勢社群的關懷,但大大小小的礦難仍是無日無之。美國《華盛頓郵報》的報道稱,接連不斷的礦難已成為中國政府的一個政治問題,礦工及家屬們正要求更加嚴格的安全措施及更有效的執法,政府雖在每次礦難後都作出承諾,但仍無法遏止,而一些負責監督執法的官員,貪污受賄。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形容,這宗礦難在中國「就像一個熟悉的故事那樣」,致命的礦難經常發生,早已臭名昭著。地方政府為了保持低失業率,一直讓這些有安全隱患的煤礦繼續開採經營。「觀察家認為,接連發生的同類意外,對在○三年上台,刻意營造同情平民,尤其是礦工和農民的中國新領導層而言,無疑是十分尷尬。」
美國《洛杉磯時報》發自北京的報道則引述遼寧的當地居民稱,孫家灣煤礦的死難礦工,多為來自全國各地的外地民工。一家美國能源顧問公司的中國部主任說:「煤礦安全問題在每年多個會議上也是第一號議題。但對地方政府來說,其經濟壓力也是很大的。」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