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箭嘴及門牌號碼 方便認路<br>耗千五萬元換全港街道牌

加箭嘴及門牌號碼 方便認路
耗千五萬元換全港街道牌

【本報訊】路政署已完成在街道名牌上加入門牌號碼指示的試驗,市民均認為新設計更方便他們尋找目的地。該署決定耗資一千五百萬元,將全港近二萬個街道名牌更換為新設計街道名牌,其中較長的街道更會增加街道名牌的密度,工程預計今年中全部完成。 記者:麥志榮

路政署去年八月起在旺角區安裝了四十二個新設計街道名牌作為試驗,負責設計新街道名牌的路政署園境師(行人專用區)陳如意表示,新設計主要是參考現有的街道名牌並加以改良,唯一分別只在左右兩邊加上箭嘴及門牌號碼指示,不作大改動是希望市民一眼就可認出,以免款式太多而感到混亂。

古董街牌獲保留
陳如意表示,收到的市民意見中,有些人建議在街道名牌加入簡體字名稱,方便內地旅客,該署考慮後認為若再加入簡體字名稱,名牌面積便會太大;有些人則希望名牌可以多些顏色變化,署方亦擔心可能引起混亂,但在個別美化街景地區,街道名牌都會採用特色設計,例如上環「海味街」就會安裝朱紅色的街道名牌,新年後便會啟用。
她又表示,現時市面所見街道名牌中,最古老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的「T」字形名牌,全部安裝在舊樓外牆上,「T」字形名牌可說是現行街道名牌的「老祖宗」,創立了白底黑字名牌的原型,這批古董街道名牌將不會被更換,保留下來作為歷史特色。

「好似花圈啲字」
路政署工程師黃恩諾表示,全港共一萬九千個街道名牌,市區一萬一千個,新界八千個,更換新名牌的工程已展開,其中西貢區一百五十個名牌已率先完成更換,全部工程今年中完成,該署亦會加密四百米以上街道的名牌密度,原則是每二百米一個,但需視乎實地環境而定。
市區的士司機聯委會主席郭志標表示,路政署的計劃為職業司機帶來方便,但他認為現時在旺角安裝的新街道名牌設計應加以改良,「字體太細,又得黑白兩色,啲字體又唔靚,好似花圈花牌啲字」。他又指出,現時不少店舖都沒有清楚列出門牌號碼,期望有關當局進一步強制要求店舖清晰顯示街道號碼。

本港最古老的街道名牌呈「T」字形,全部安裝在古舊建築物外牆上;這批古董街道名牌將不會被更換。圖為雲咸街。

本港最古老的街道名牌呈「T」字形,全部安裝在古舊建築物外牆上;這批古董街道名牌將不會被更換。圖為下亞厘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