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有機取代盧森堡成國際債券上市中心

港有機取代盧森堡成國際債券上市中心

【本報訊】本港要成為國際發債中心,加強發債體利用香港作為債券上市地,明年將有契機。資本市場公會主席姚志鵬表示,盧森堡一直是主要的債券上市地點,但隨着06年該市場有關披露要求的條例修改,很多現時在當地掛牌的債券及準備上市的新債,或因未能配合新例要求,需要除牌或轉移上市地。

宜加強推廣本港優勢
他認為,本港的優勢與盧森堡不遑多讓,應把握這個機遇在今年加強推廣,冀能取代盧森堡成為國際化的債券上市中心。公會亦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洽商,擬在今年稍後時間,攜手舉辦巡迴路演,吸引海外機構來港發債上市。
港交所(388)資料顯示,目前在港掛牌的債券逾160隻,但發行人均屬政府或公營機構,包括外滙基金債券、按揭證券公司及政府債券。姚志鵬指出,雖然透過交易所市場買賣債券的數量傳統不多,但很多機構投資者或基金因投資條例規定必須購買上市的債券,故本港要發展成國際債務中心,爭取企業發債並在本港上市,至為關鍵。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表示,該局與資本市場公會時常開會,討論有關拓展本港成為債券上市中心的事宜。她指出,本港發債程序已簡化不少,現時債券在本港掛牌,時間較以往快很多,與盧森堡相若,港交所也致力向外推廣,吸引發債體來港發債及掛牌。
姚志鵬指出,面對盧森堡市場修例引發的契機,本港市場基建設備完善,應把握商機加強向外推廣,冀最終能取代盧森堡的債券上市中心地位,而有東方盧森堡之稱的新加坡亦爭取成為國際債券中心,近年推廣相當活躍。

盧森堡修例引發契機
由金管局管理的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其收費模式今年已跟隨國際慣例,由發債體改為由投資者支付託管費,姚志鵬說,此舉將有助吸引發債體使用CMU交收。現時本港機構發行的歐洲中期票據計劃(MTN),主要仍採用歐洲結算系統(Euroclear)交收,他期望CMU與Euroclear的聯網,讓發行文件內可列明交收系統兼容CMU。
星展銀行(香港)財資市場董事總經理馮孝忠認為,過去兩年新加坡加速簡化發債披露程序,令該國成為區內債券上市的龍頭,目前亞洲債券都不在盧森堡而是在獅城上市,對信貸評級達標的企業發債體,當地市場可豁免發行人印製詳盡招債書,節省上市成本及增加效率。本港近年雖已簡化零售債券發行程序,但涉及《公司條例》的修訂,要待當局稍後進行的第3階段簡化發債諮詢文件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