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故事:因沙士投身傳染病監控工作

醫療故事:因沙士投身傳染病監控工作

「以前喺急症室做就要照顧一個病人,𠵱家喺衞生防護中心做傳染病監控工作就要照顧成個社區,個視野好唔同。」沙士一疫令現職衞生防護中心監測及流行病學處醫生(監測)林民聰半年前毅然放棄在北區醫院急症室的職務,投身以往從未接觸的傳染病監測工作。
與很多大學醫學院的畢業生一樣,林民聰於九九年在中文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即投身醫院管理局轄下的北區醫院,並在急症室服務。○三年三至九月期間,他被調往北區醫院的內科部接受訓練,當時適值是沙士在港爆發的高峯期,他因而深深體會到傳染病對社區的影響。
「當時我喺收容疑似沙士病人嘅病房服務,而醫院亦有健康助理染病,我甚至曾經送過沙士病人去大埔。」他表示,當時要穿上厚厚的防護衣,焗得他差點昏死過去,故令他印象深刻。「沙士係一種新病,當時大家都不斷摸索緊,我眼見醫護人員全部都好努力工作,但係都不斷有人染病,我感覺到好強嘅無助感。」
這些經歷也讓林民聰反思自己的從醫道路,究竟在公立醫院繼續鍛煉醫術,還是投身傳染病監測工作。幾番掙扎,他終在去年七月正式投身新成立的衞生防護中心,並在該中心傳染部呼吸疾病辦公室工作。
他又稱,現時工作包括收集本地及世界各地傳染病最新情況,然後將特別消息,如某地的某種傳染病有上升趨勢等告知公眾。建立傳染病監測系統也係工作之一,當中甚至會牽涉政策制訂,並要與不同政府部門合作。
面對截然不同的工作環境,林民聰強調工作壓力頗大。「如果傳染病監測做得唔好,可能會引致好多人染病,所以二十四小時都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好似舊年九月越南又有新禽流感個案,搞到我好擔心。」
他坦言:「傳染病監測只係公共衞生其中一個細範疇,我重有好多嘢要學,前面嘅路仍然好長。」
本報記者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