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市場迷思 - 李怡

李怡專欄:市場迷思 - 李怡

儘管許多報章都會為今天股市是否開紅盤而作預測,但雞年的經濟前景,仍受許多不確定的因素所左右。這些不確定的因素包括:人民幣是否升值或自由浮動?油價會再上升還是下跌?美元滙價的走勢如何?日本能否在今年擺脫通縮的陰影?商品價格會否繼續上揚?美國與全球股市會上漲嗎?世界科技趨勢及最熱門的科技是甚麼?
有海外報章稱以上這類問題,是全球市場的「迷思」。所謂「迷思」,就是全球分析家沒有固定的、一致的看法。筆者今天且就其中幾個問題談談淺見。
最受矚目的,無疑是人民幣的滙率。因為港幣與美元掛鈎,因此人民幣會否自由浮動也備受關注。美國財長斯諾在上周末說,美國與中國就滙率問題進行深入討論,他對會談感到鼓舞,他說中方暗示會擴大人民幣滙率的彈性,但並非實現完全彈性。

儘管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上周來港時表示,要中國在短期內完成滙率機制改革並不可能,但美國為解決龐大的貿易赤字,歐洲為減輕美元貶值對歐元形成的升值壓力,今年一定會持續迫人民幣升值。摩根史丹利首席經濟師羅奇,上周發表報告,稱人民幣及早升值對中國來說是「利大於弊」,反而遲遲不升值或加劇中美貿易摩擦,才是中國最不願見到的事。
油價儘管未必在今年重上每桶五十美元以上,但跌至四十元以下的可能性也甚小,總的來說,是每桶二十到三十美元的低油價時代已經結束。分析師提出,一九八一年三月時的油價,按通脹調整後,相當於今天的七十美元。
全球頂尖的能源專家、牛津能源研究所所長羅拔.馬伯洛表示,「石油是一政治商品,觀察石油市場,地緣政治是最重要的基本議題。」石油生產體制極脆弱,根本不足以因應如伊拉克、伊朗、委內瑞拉、俄羅斯及尼日利亞等國的政治上的打擊。
因此分析師多認為,今年的油價不可能下跌。
美元走勢如何?近兩年來,美元持續下跌,但今年一月至今,美元則回升。有人認為美元跌勢已近尾聲,但世界第一富豪比爾.蓋茨,第二富豪兼股神巴菲特,和全球最知名的滙市炒家索羅斯,這三人都認為隨着美國貿赤與財赤這「雙赤」的擴大,美元會繼續下跌。去年美國整體貿易赤字達六千一百七十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美國只能讓美元下跌才能減輕雙赤壓力。

今年一月以來,美國與全球股市均不如預期,原因自然與美國會持續加息有關。但美國加息已成定局,而且即使利息再升,也只是升至三厘左右,不會對投資股市者有太大影響。股市的真正隱憂在企業盈利,隨着全球經濟成長減緩,企業獲利的成長也會放慢,原先曾有分析師預測今年股市將強勁上揚,但最近的估計是:今年股市大約只會溫和上升百分之十左右。
各地市場的情況是:歐洲企業獲利可預期持續成長,因此股市可望跑贏全球;日本經濟去年有百分之四的成長率,今年預期會放緩到只有百分之○.五,企業獲利趨緩,不過這無礙日本經濟復甦的勢頭,故日股表現會進入正常升軌。至於中國大陸,一般預期今年的高速成長會減緩,加上人民幣緊釘美元的政策可能鬆綁,因此對中國股價造成壓力。至於科技股佔較大比重的南韓與台灣股市,今年就有機會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