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參與年宵培養創業精神

理財智慧:參與年宵培養創業精神

還記得在念中學之時,經濟科的課外指定讀物就是前港大經濟系教授張五常所著的《賣桔者言》;而書名《賣桔者言》是散文一篇,講述張教授與學生在年宵市場投得攤位,然後售賣年桔,把微觀經濟學的理論放進生活之上的故事。
在賣桔的過程之中,參與者了解到買者與賣家的議價過程,以及在不同時段向不同顧客開價,希望達至盈利極大化,把消費者剩餘(ConsumerSurplus)盡量爭取。在賣桔過程之中,活學活用經濟學理論,無論對於學生及教授,都有更深一層的領會。

活用經濟學理論
正因為《賣桔者言》是一本講述學以致用的活學經濟學散文集,所以備受推薦,一度成為最暢銷的「散文集」之一。經歷了20多年以後,相信當年跟張教授在年宵市場賣桔的大學生,現已成為商界的翹楚。
但想不到的是,要待20多年以後,港大才正式安排學生再次參與年宵買賣活動,不過是次安排不是純粹為了了解怎樣活用經濟學,而售賣的物品亦沒有年桔,因為所投的攤位全是乾貨而不是濕貨。讓學生參與年宵買賣的目的,是培養他們的創業精神及發揮創意。
香港的大學生競爭相當劇烈,單是學業成績的好壞,也不足以滿足僱主的要求,僱主還要僱員「醒目」及有一定的應變能力,所以各大學都會盡量加插一些通識學科及一些體驗活動給學生參與,希望能加闊學生的眼界,讓參與學生在履歷表上可以多些東西填寫,方便參與市場競爭。
舉辦年宵攤位的費用,部份是來自贊助的,部份則來自大學。而做生意的目標,當然是賺錢,但賺蝕的結果,參與的同學也不必負責,如有盈利的話,便會捐助慈善團體,所以對於同學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