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魚樂 - 童元方(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副教授)

知魚樂 - 童元方(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副教授)

我們上次在台北逛書店時,偶然撞到了湯川秀樹所寫的自傳《旅人》,還是由日文直接譯出的。
湯川秀樹,連我這不學物理的人也久聞其名,不過沒有看過這本書。我倒是看過他弟弟小川環樹的《論中國詩》,是中文大學錢穆學術文化講座的結集。他們兄弟五個,名字中都有一個「樹」,依次是芳樹、茂樹、秀樹、環樹、滋樹。秀樹筆下的環樹是「書蟲」。他還不認識多少字時,已經常在翻書。上小學後,只要父親叫「把那本書拿來」,應聲而起的一定是環樹,因為他知道家中所有書的位置,至少瞄過每一本書的封面與封底,所以只要說出書名,他就能立刻把書找到,雖然絕大部份的書他都看不懂。

我以前總不明白為甚麼兄弟二人,卻不同姓。他們本姓小川,秀樹結婚之後,改姓湯川。其實他的父親與外祖父都是贅婿,而岳父是養子。難怪他自己講:「與其說是《湯川秀樹自傳》,不如說是《小川秀樹及其四周》。」四周大概是指親戚、朋友、有關係的人。其複雜似乎與麥克士韋(JamesClerkMaxwell)的背景相類似。麥克士韋的詩我曾用心研究過,還跑到英國的劍橋千里尋書。麥氏本來姓克勒克(Clerk),因為家中土地繼承等等,而改姓麥克士韋(Maxwell)。湯川一定知道物理的麥克士韋,可能也知道詩人的麥克士韋。
湯川得了諾貝爾獎之後,也同時有了愛因斯坦成名後的苦惱。愛氏成名後,他那張臉還有人不認識嗎?有次搭火車,居然有人不認識,還問他是幹甚麼營生的?愛因斯坦說;「我是個模特兒,到處擺好姿勢,讓人畫或讓人刻!」
湯川寫一筆好字,他的啟蒙老師曾隨楊守敬習書法。他得了諾貝爾獎之後,到甚麼地方,都有人騷擾,讓他簽名啦!題字啦!他大筆一揮,永遠只題三個字:「知魚樂」。莊子,他太熟了。莊子與惠子濠上觀魚的故事,總是常現眼前。於是,用魚的快樂來解自己的苦惱。
五個兄弟中,只有湯川一直練字,而愛因斯坦是終身拉小提琴。至於介子與光子的研究,那是少年時代的一時好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