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中學教學語言及升中派位機制剛開始諮詢,即引來劣評如潮,在昨日一個電台節目中,有學者批評諮詢文件所定的英文中學「發牌條件」,是偽科學及騙人,令語文教育徹底退步。亦有中文中學校長及政黨認為,新制令中中更受到歧視,英中則被迫「落車」,造成「雙失」局面。
本月初公布的諮詢文件提出,由○八年起,各英文中學必須持續取錄八成五適合以英語授課中一新生,否則便要轉為中中。中大教育學院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教授曾榮光昨在港台節目《政黨論壇》上,狠批有關建議嚴重影響中學語文教育,「我睇到個政策係徹底嘅退步。」
曾榮光指出,當局日後將界定每年有四成新生適合以英語授課,這種「常模參照」(即俗稱拉曲線)形式,無法真正測試學生是否適合以英語授課,「係偽科學工具、係呃人」。他又指,今後要每六年評估英中一次,「對英中係好大傷害,要每六年震盪一次。」
教育統籌委員會成員戴希立反駁曾榮光,指他形容「八成五指標」是偽科學「有少少搞錯」,並說訂定四成學生適合以英語授課,是多個研究所顯示的結果。
中文中學聯會執委葉賜添指出,新機制會令中中更備受歧視。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副主席余榮輝認為,新建議令中中及英中「好難雙贏」。
民主黨發言人鄺國全指出,一旦落實有關建議,香港的教育只會退步,「因為實際效果根本唔會出現,中中轉唔到英中,英中焗住轉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