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屬於舊區,最著名的戰前唐樓要數建於一九三一年、由九巴雷氏家族修建、現已列為古迹的「雷生春」堂,深水埗區議會副主席梁欐稱,估計區內還有十多幢戰前唐樓。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梁廣灝則指,昨日發生意外的唐樓樓宇結構較簡單,遭撞毀石屎柱躉其實是用於支撐唐樓露台重量,因為理論上露台不住人,所以就算其中一條柱躉損毀,亦不會即時影響樓宇結構。
梁廣灝續稱,本港城市急速發展,不少戰前唐樓都難逃拆卸改建命運,除深水埗外,西營盤、油麻地上海街亦遺留一些戰前唐樓舊貌,其中較有特色的是位於現時旺角朗豪坊的上海街已清拆「同昌大押」,雖然當舖已拆卸,但其舊式石屎柱躉因極具特色,因此獲完整保留於赤柱重建。
他補充,雖然受六、七十年前建築技術所限,工程師只能採用石屎柱躉支撐唐樓,但建築師在建造樓宇時亦有預計「安全系數」,以備一旦其中一條柱躉損毀,亦不會即時影響樓宇結構。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