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幾十年來沒有誰呼籲過執政要「以民為本」,東京的市容,管理得整潔而明亮。
以特區的標準,人來車往,地底的水管和電線,一定要經常維修。在尖沙嘴和銅鑼灣,大馬路經常翻到起三五個缺口,用一堆木欄柵圍着,車流不是繞道,就是堵塞得死死。
但是東京的銀座不同,通衢大道沒有一處在修整。原來修路的工作一概在夜間。午夜凌晨時分,店舖關了門,街上沒有人,修路地盤一個個亮着燈,日本工人在緊張工作。天明之前,像變魔術一樣,沒修完的馬路又重新蓋起來,一點也察覺不到。
這就是真正的「以民為本」了。用大腦想一想就明白:修整地底電線和水管的工人既然與其他行業一樣,一天工作十小時,完了之後就休息,為甚麼不把他們的工作時間調在夜晚?在夜間修路,一座城市的交通就方便了,神不知鬼不覺,汽車和人走在街上,就不必東一處繞道西一處堵塞了。
日本的城市工事,基本上全在夜間開工。地鐵月台邊有甚麼樑柱地板白天要緊急修整,也用木板從地面到天花板四壁都包攏,像一條電梯槽,工人在封閉的空間裏開工,盡量把雜音關隔在裏面,不打擾進出月台的乘客。
白天一切都了無痕跡,以民為本,其體貼之情連露宿者也跟政府一樣。日本有窮人,上野公園一到黃昏,露宿者就把被鋪帳幕自己帶來,在公園近門口的地方擺攤。天明之前,帳幕被鋪都方方正正地摺好揹走,一片紙屑都不留下。
喊口號的巨人,行動上的侏儒。「以民為本」這樣的口號,類似大陸店舖裏為自我約束貼的告示:「本店不打罵顧客」一樣,是可耻得令全世界都見笑吧。殖民地時代英國人也從來沒喊過這四個字。「以民為本」如何英譯?「Letpeoplebetheprimeconcern」?說出來大家都發笑吧。因為用英文來思考,就有起碼的邏輯。
一些不該出自人嘴巴的詞語,在英語中是沒有位置的。
去東京遊三兩天,就明白為甚麼一個有常識的公民,都絕不能接受一個政府提出「以民為本」的口號,因為太侮辱了︱︱統治了這許多年,你到今天才猛然發現應該「以民為本」呀?那麼以前的許多年,以畜牲為本、以特權階層為本、以附在人民身上吸血的寄生蟲為本,這筆帳又該如何清算?
只有白癡才會歡呼:啊,政府真好,他終於執政以民為本了。先有愚民,後有惡政,一句以民為本,叫一個國家又樂上幾年,以為明君終於出現了。希望,在雞年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