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認為,中樂師日日返工就是與人jam歌或表演,但資深樂師蔡雅絲透露,每周要操曲30小時,腰背便要挺直30小時,排練時不可交談、不可隨意郁動,箇中苦處,非外人能了解。但她同意新一代中樂手的出路較多,如音統處、中樂團、演藝學院及不少學校的中樂班,都需要中樂導師,又或可以開班授徒,發展個人事業!
蔡雅絲坦言,中樂團的工作絕不輕鬆,除了在表演節目中負責彈奏古箏,還要擔任團內舉辦的古箏班(現共有8班)導師。樂師每周必須操曲10節,3小時為一節,上下午各一節。蔡氏平日早上10時至下午5時都要「返工」,到了下午5時後及周六,或要教授古箏。
中樂團每年共分兩個樂季,筆者翻閱上半樂季(去年9月至今年3月),發現節目表演緊密,大概每兩星期便有一項。蔡雅絲表示,每項表演均有十多首曲。「一取過新樂譜就必須即刻練習,大家要在短時間內夾曲、練熟,及至奏出感染力,時間緊迫,幾乎沒有時間停下來。」因此她認為,做樂師不但要對音樂天份,勤力、吃得苦、能夠融合團體,都是基本的入職條件。
中樂團表演的曲,除傳統樂曲,還有新曲及重新編注的樂曲而新曲彈奏方法創新多變,「只有邊練邊學,古箏就算考第9級也只須彈兩個調,但我們在團裏彈的新曲,有時一首轉調10次,很難掌握,所以要勤於練習。」
蔡雅絲為了練習,犧牲與家人朋友相聚及玩樂的時間,她坦言與朋輩間的聯繫也漸疏離。
排練過程亦絲毫不能掉以輕心,每位樂師都要像真正表演般投入,保持端正坐姿。她說:「就算未到自己彈奏,也不能隨便郁動,說話和上洗手間更不可以,任何動作都會影響到其他排練中的樂師和指揮,所以要保持腰背挺直,擺好手勢,直至整首曲目奏完。」
蔡雅絲坦言,持續性的排練,對體能和精神消耗很大,「眼部和頭腦要好專注,所以壓力很大,又要經常保持同一坐姿,故坐骨神經容易出問題,所以每到休息時便會伸展手腳。」
中樂團的表演,不是合奏就是協奏,合作性和協調乃箇中特點,「就算你不喜歡那首新曲目也要彈。」蔡雅絲說,學音樂的人有兩類,一是喜歡自彈自奏,一是愛與同道交流夾歌,若加入樂團,後者較合適。
蔡氏指出,獨奏時的快慢、大細聲均可自由發揮,但與人合奏就不可以,節奏務須穩定,聲音的強弱都有規限,而台上表演,更要懂得「執生」。「譬如我彈的古箏是中小聲,另一樂師彈的樂器屬中強;若該樂師彈的聲弱了,便要跟着轉細聲一些以配合。」
蔡雅絲補充,從事演奏的工作,不能沒有表演慾,「有些人一上台就驚,只能發揮到七至八成;另一些人上到台就很興奮、很投入。」
她在訪問尾聲時說:「黃安源曾告訴我,他每次表演前,就算是彈過多次的樂曲,也會重新再練習。所以做這行,一定要勤力,好勤力。音樂要不斷練習,否則就會退步。」可見樂師這條路非易行,犧牲很多時間。
記者:葉敏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