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機會風波沒有贏家

平機會風波沒有贏家

陸恭蕙

首先我必須申報,平機會前主席胡紅玉是我多年的朋友,我知道她是一個非常誠實正直的人。因此,去年平機會因聘用及解僱行動總監余仲賢而引發的連串風波,我一直都密切留意。

接替胡紅玉出任主席的王見秋,在余仲賢還未上任時已不想聘用他。余認為解僱不合情理,遂將事件公開。事件引發的爭議,最終導致王見秋請辭。胡紅玉因為參與聘用余仲賢,過去一年半以來給捲入這宗糾紛。
令我訝異的是,事件中各方從未質疑余仲賢的能力和經驗。他是出任該職位的理想人選。平機會按正常程序成立遴選委員會聘用他,並無任何異常情況。
至於終止余仲賢的聘約,則是王見秋和當時平機會的決定,應由他們提出理據,回應質疑。胡紅玉當時已離開平機會,跟此決定毫無關係。王見秋的問題在於,余仲賢覺得受屈,憤而公開此事並發表聲明。基於王見秋暗示余並非合適人選,余的公開聲明,使參與遴選程序的胡紅玉再次被捲入漩渦中。

王見秋在解僱事件期間的多番言論,使他街知巷聞。公眾至今仍記得那些令他形象受損的話。當時我覺得,王見秋也許因為余推動平等機會的資歷出眾(至少比王見秋本人更具資歷),也可能認為余是胡紅玉而非他屬意的人選,是以不想聘用他。否則,很難理解何以王見秋一開始就不想余上任。
當時,坊間一本雜誌刊出報道,指控胡紅玉掌管平機會期間管理不善。胡紅玉直指該篇報道是蓄意抹黑。王見秋辭職前一天晚上,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平機會是他負責的範疇)跟行政會議成員廖長城及部份平機會委員會晤,席間曾討論指控胡紅玉的報道。以他們的身份,此舉顯然極不恰當。在記者追問之下,何志平在討論的關鍵時刻有沒有去洗手間,成為疑團。他當時的回應令人失笑,對當晚參與飯局的人士也沒有任何好處。我還以為自己在看一齣鬧劇。

政府見爭議逐漸擴大,於是就辭退余仲賢一事,成立調查小組,以平息公眾疑慮。可是,小組卻決定一併調查指控胡紅玉的雜誌報道。矛頭忽然轉向自己,難怪胡紅玉深感困擾。畢竟,何志平是受調查的對象,但調查小組是他委任的,協助調查小組的職員也是他原來的下屬,又容許小組調查胡紅玉。胡本來以為,調查小組能夠秉公處事,還她一個公道,但調查過程卻是另一回事。
現在小組已公開報告,胡紅玉也已經回應,不滿調查對她不公允。例如平機會拒絕向她提供一些文件,以致她不能回應指控。報告也沒有交代何志平向小組提交甚麼證據,及他在整件事情上的角色。小組似乎沒有基於公平考慮,堅持平機會應向胡發放有關文件;而沒有交代何志平提交的證據和擔任的角色,也可能有偏袒之嫌。
我們的政府局長,非但不能夠潔身自愛,行事客觀公正;更讓人認為他們做出一些損害香港利益的不當行為。身為香港公民,我對此情況非常憂慮。
調查小組也似乎未有一視同仁,對所有調查對象都秉持最高的公正標準。胡紅玉已洗脫嫌疑,大可昂首前行,只可惜這件事沒有贏家,輸家是香港。
……………………………………………………
作者為思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基本法》四十五條關注組」成員,關注組文章逢星期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