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新年度預算案目標:重建儲備 - 盧峯

蘋論:新年度預算案目標:重建儲備 - 盧峯

也許是為了防止公眾對預算案有過高的期望,也許是為了消解立法會議員的壓力,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先生即使在政府財政狀況明顯好轉的情況下仍然表示制訂今年的財政預算非常困難,依然不願估計今個財政年度是否會出現盈餘。
我們認為,相對於過去幾年經濟不前、財政收入欠佳的情況,唐先生今年在制訂預算案時其實有較大的迴旋餘地,其實沒有那樣左支右絀,他所說的非常困難實在有點言過其實。真正的困難是特區政府如何約束自己有形之手、如何避免在財政狀況略見好轉時再次大增開支、如何堅守撙節開支減少浪費的原則。
隨着經濟在去年回復穩定增長,政府的財政收入包括稅收收入、賣地收入、服務收費收入都有明顯增長,甚至可能令本財政年度預算的四百多億元財赤完全消失,令政府的財政儲備不再流失;而由於今年的經濟勢頭仍然良好,下一個財政年度的政府收入有機會繼續上升,進一步減低財赤的壓力。
然而政府的財政赤字雖然有機會暫時受控,但經過過去幾年不斷動用儲備彌補赤字,政府的財政儲備已由回歸時的四千多億元下降至二千多億元左右;這樣的儲備水平不能算太低,卻未必足以應付未來可能再出現的經濟大調整式衰退;試想想過去七年的經濟調整已令政府的儲備大幅下跌四成;若遇上另一次低潮,政府要再次動用儲備利民紓困,儲備便可能再大幅下跌,甚至令儲備跌至只有幾百億的水平,到時候所產生的心理及經濟影響是難以估計的。

因此,短期內政府的財政政策目標除了繼續嚴格控制開支,除了防止公營部門的體積再膨脹外,也應該藉着今次經濟好轉,財政收入上升的周期,重新建立及累積儲備,希望令儲備回復增長,即使未能重回九七年時的水平也可讓特區政府有較充裕的儲備應付任何突然而來的經濟逆轉。
事實上九八年金融風暴的教訓充份說明,像香港這樣的小型開放經濟體是無法防止經濟風浪衝擊的,她唯一能做的是建立更好的體制、建立更好的自衞能力,包括豐厚的儲備以確保不會在大風大浪中沒頂。現時香港的財政儲備水平既已大幅下降,意味香港的自我防衞能力也比前下降,特區政府怎能不努力趁今次經濟上升周期重建儲備呢?
更何況香港正快速步向人口老化,很多社會政策包括醫療制度、退休保障都需要調整、都需要變革以適應「白頭社會」的需要。為了減少改革的震盪、為了令改革順利推行,政府也許需要注入更多資金、更多資源;若果政府的財政儲備不足,怎可能應付這方面的需要、怎可能減少改革所造成的震盪及痛楚?
我們認為,在新一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唐司長該把重建儲備定為其中一個重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