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物博,人口多之餘(剛衝破13億),民族也多(56個民族),雖然住在同一個國土上,但除了大部份為漢族外,其餘55個少數民族卻各有獨特的風俗習慣。今天是年初二的開年大日子,正當我們忙着準備一頓豐富的開年飯的同時,這些少數民族又會以甚麼形式去迎接新的一年呢?
記者:陳珮娟
瑤族
扮牛牛拍門唱歌慶豐收
春節對於瑤族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大日子,也是他們最繁忙的時候。每戶的男主人會在春節的大清早,鳴炮燒香,慶祝新一年的來臨。由於瑤族迄今仍是以農耕為主,青年們會以3人1組,1人扮牛、1人飾泥犁、1人作鋤,然後向逐家逐戶作耕種表演,唱瑤曲、跳舞,寓意來年大豐收!春節期是由正月初一至十五才完結,所有農務也待十六日才正式開始,所以年輕男女都趁着這段時間互唱情歌,是談情說愛的好時機,也可說成瑤族的情人節!
主要分布:廣西、湖南、雲南、廣東、貴州、江西
苗族
十月新年跳蘆笙慶豐收
至今,苗族人仍然相信「以十月為歲首」的說法,所以,每年農曆十月才是他們的新年。苗族人過新年,除了有賽馬、鬥雀、探訪親友等活動外,最盛大的活動首推跳蘆笙!跳蘆笙一般由3天至5天不等,頭1天是吃酒,第2天才開始跳蘆笙。眾男女老少都會盛裝出席,男的手持蘆笙排成一隊,一邊吹奏,女的則在一邊伴舞。那為何是蘆笙?
相傳一位靠放牛羊為生的苦孩子立金,得到一位老人贈他一把有六根管子的金蘆笙,只要立金一吹蘆笙,牛羊便立即聽聽話話,還可用蘆笙吹奏出優美的曲調,調子得到龍王賞識,立金更因此與龍王女兒成婚,並回到家鄉種出稻穀和棉花,族民為了慶祝豐收而跟立金夫婦一起跳蘆笙。後來為紀念他們,都以跳蘆笙來慶祝豐收。
主要分布:貴州、湖南、雲南、廣西
彝族
虎節迎虎披虎皮跳虎舞
據記載,彝族曾用太陽曆,將一年分為10個月,每月36天,一年中剩下的5至6天便是過年的日子。他們又將過年分大年和小年,大年在十月末夏至日,小年在冬至,但隨着彝族逐漸漢化,便與漢族同過春節。春節在彝族中又被稱作為「虎節」,於年初八那天,八名族民會披上有虎紋的氈子、全身畫滿虎紋,然後每日增加一隻,直至15隻(即正月十五)為止,這些以老虎打扮的族民會走到每家每戶前大跳虎舞,夜間則圍起火堆,全族男女老幼忙着迎虎、送虎及跳虎舞。族民相信只要跳過虎舞,來年便會五穀豐收、人丁興旺!
主要分布:雲南、四川、貴州、廣西
布依族
射中姑娘荷包獲送酒
每年的年三十晚,布依族會不眠不休地守歲。一到天亮,布依族的少女便會爭着到屋外挑水,以挑第一擔水回來的為最勤勞的姑娘。年輕姑娘還會將繡好的荷包吊在竹杆上,哪個小伙子把荷包射落,姑娘們便送酒以作獎勵。
主要分布:貴州、雲南、四川
蒙古
大吃大喝男女老幼玩天光
蒙古人將春節稱為白月,自臘月二十三日便會開始為新的一年準備食物、祭品等而忙碌,到了年三十晚,族民都會穿上華麗的衣服,聚集在蒙古包內,開始大吃大喝,因為他們深信多吃多喝,象徵來年不愁衣食。隨後又會在空地擺上酒席,將酒灑向天空及地上,祭祠祖先!當晚全家無論老幼,都一直玩樂至天亮。到了大年初一,蒙古族民又策馬奔向浩特(即村鎮),開始串蒙古包,先向長輩叩頭祝福問安,再由主人家的女婿向來賓敬酒,按習俗,此酒每敬必喝!此外,蒙古人還會在春節期間鬥鬥技能,藉比賽來賀新年!
主要分布:內蒙古一帶
基諾族
擊鼓唱歌迎太陽
有「太陽兒女」之稱的基諾族人會在年初一聚集一起,擊敲太陽鼓、唱着祝福歌,迎接太陽升起。年輕小伙子又會開展打彈弓及盪鞦韆比賽,來迎接新年,非常熱鬧!
主要分布:雲南省西雙版納
藏族
初一吃羊頭赤口拜年
藏族人除了有他們的藏曆新年,也會過農曆春節,在除夕夜,家庭主婦會將放有紅糖、碎奶渣的青稞酒煮好,分送家人喝。大年初一則會互相祝福並喝放有碎肉骨頭和碎奶渣的麥粒粥、吃綿羊頭。他們會到新年的第三天才向親友拜年,並在過年期間舉行賽馬、跳舞、對唱山歌等。
主要分布:西藏自治區及青海
壯族
扮青蛙逗螞拐女神開心
壯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在新年期間,他們會以一種模仿青蛙的跳躍動作、讚美螞拐女神的一種壯族傳統舞蹈來慶祝。以農務為生的壯族人視青蛙為神,而螞拐女神是負責掌管雨水的女神,只要她高興,來年便風調雨順,大豐收!
主要分布:廣西
傣族
搶馬示愛有意就追
傣族的新年又叫潑水節,於每年4月13-15日舉行,至於春節期間,傣族的年輕男女則會互相投擲糠包,玩不到一會,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心儀男士身上的腰刀或包頭布或牽領的馬,跑回家去。男士若有意便會上前追,不過我覺得這樣貴重的一匹馬,無論有沒有意,也該追回來呢!
主要分布:雲南省西雙版納、越南、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