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大年(DanBlumenthal)、蘭迪.朔伊內曼(RandyScheunemann)
最近,中、美兩國就台灣海峽的若干決策,已悄然無聲的把兩國逐步推向對峙邊緣。為避免就台灣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美國一向都需要展示強大的軍力勢力,以產生阻嚇作用,讓中國知道任何激烈行動都必須付出代價。然而,就在中國為對台灣開戰而推出似是而非的法理根據時,美國卻擺出一付懦弱怕事的模樣。
北京宣布將通過《反分裂國家法》,矛頭直指台灣,擺明是為展開軍事攻擊提供依據。面對這種戰鬥姿勢,美國必須作出強硬反應。美國應該發表聲明,表示反對法案,重申美國致力保衞台灣,藉此加強阻嚇作用,同時令北京多一重顧慮。可惜,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只輕描淡寫表示,布殊政府「未細閱法案」,無法回應。然而,中國就法案一再發出的官方聲明,盡皆推向一個結論,就是北京方面正在「單方面改變現狀」,破壞布殊政府海峽兩岸政策的根本概念。國務院對民主台灣可能挑戰現狀的行動,卻從沒如此謹慎小心回應。
雪上加霜的是,要離任的副國務卿阿米蒂奇,卻在公開場合讓人覺得美國數十年來保衞台灣的決心有動搖。阿米蒂奇接受訪問時,被問到一旦台灣受中國攻擊,美國會否保衞台灣。阿米蒂奇囁嚅地說,由他回答這個問題「不太適當」。但布殊總統早在二○○一年就回答過這個問題,當時他說美國會「不惜一切」保衞台灣。
阿米蒂奇續說,《台灣關係法》「規定我們在太平洋調派足夠力量,以阻嚇有人來犯,但沒有規定我們需要作出防衞」。然而,否定作出防衞的意圖,卻對構成阻嚇作用的原意造成致命打擊。美國高層官員竟表示布殊總統保衞台灣的決心只是撲克牌中的「偷雞」把戲,聽在北京官員耳中,自更膽壯。
阿米蒂奇卻意猶未盡,他說:「我們都相信只有一個中國,而台灣是中國一部份」。這句話進一步影響美國多年來的外交工作。台灣是獨立、與內地統一,還是在海峽兩岸人民同意下作出其他安排,未有定案,美國對台灣的正式地位,也未有定論。換言之,台灣是中國一部份這說法,肯定不是美國立場。
很多想攀附中國的人,卻可在阿米蒂奇對中台關係的說話中自圓其說。既然台灣是中國一部份,美國何須致力保衞台灣?而且,既然美國向台灣出售的各種先進軍事武器,最終會落到中國手上,美國何必向台售武?
此等論調錯在曲解了《台灣關係法》及美國政策。根據《台灣關係法》,美國政策是:「任何企圖以和平方式以外的途徑決定台灣前途的做法……均對西太平洋地區的和平及安全構成威脅,對美國構成重大關注。」
布殊政府只想海峽兩岸的緊張情況消失,以便集中精力處理更迫切的外交項目。不幸,對北京的挑釁反應軟弱,只會令北京變本加厲。
台灣的民主政治充滿活力,任何人對台灣政治有初步理解,都可讓美國得出結論,就是每當美國對保衞台灣的一貫承諾稍微顯得遲疑,或每當美國對台灣地位的政策出現曲解時,陳水扁總統必作出反應。由於大部份台灣人都不認為台灣是中國一部份,因此,陳水扁總統也會以某種方式作出如此表示。這種做法,卻無助避免危機。
布殊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清楚表明,他奉行的外交政策是要把民主、自由發揚光大。就對台政策而言,美國政府應該坐言起行,將這些激勵人心的言論變為實際行動,保護這個民主體制免受獨裁政權侵擾。
……………………………………………………
作者分別為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EnterpriseInstitute)研究員、新美國世紀計劃(ProjectfortheNewAmericanCentury)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