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 啼 - 陶傑

雞 啼 - 陶傑

當代的兒童,沒有誰聽過雞啼。
從前的小學課本,定有一幅圖畫,一隻雄雞神氣地站在土崗上,背景是一個初升的太陽。小孩從圖畫裏學會了「牝雞司晨」和「晨雞報曉」,公雞是清晨的一座羽光燦爛的守護神。
在農舍生活過,就知道一夜的生命之鳴是一首完美的樂章。黃昏時是蟬叫,入黑之後輪到草坡裏的蟋蟀,月光和星斗之下,是遍地的牛蛙鼓鳴和偶爾兩聲狗吠。最後,星斗把天空交給接崗的曙色,總是一聲雞啼帶來歡欣的高潮。
一個聽不到雞啼的童年,可能也很幸福,因為小孩的家長為他在床頭擺放了一具名貴的鬧鐘,可是卻沒有情趣,因為一座計算精確的機器,齒輪交磨着指針,發出的一響鈴聲,無論如何及不上一隻公雞伸頸亢鳴的動聽。

牠抖動的雞冠,睜大的眼睛,斑斕的羽翼,滙聚的神氣:太陽出來了,天地孕生萬物最原始的一響歡呼,從穀雨到清明,寒食到霜降,一聲雞啼,如歌似泣,如仙似俠,一丸旭昇的紅日,像壓在一本曆法裏的一方古印,然後加上一個嘯聲飄逸的簽名。
還有詩詞中無數雞啼的意境,像「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古中國的蒼老情懷,是日落時寺院的幾聲暮鼓,夜深時圍牆外巡夫的幾下更梆,還有自遠至近千山傳來的一響響雞啼,三大音響效果,把一部二十四史框套在三千年的一夕。把這三種聲音從頭聽遍,當中若隱若現,閃綴着小樓簾捲的一灑春雨,明白了其間的天訊,霜眉星鬢,淚眼江湖,這時就會覺得,原來你真的老了。

上一次聽見雞啼,在十多年前的西班牙南岸。旅舍的窗外,星辰透露着暗藍的秘密,海浪翻騰着銀色的喧嘩,在睡與醒的邊緣曙光微現,忽傳來一響沙啞的雞鳴。在生死玄暗的大啞謎裏,那一下雞啼,為一切的困惑提供了一個棒喝的謎底。
金黃色的禪偈評點了一切,在一瞬間,全都明白了。
在迷樓幻廈的現代城市,擁有案頭的鬧鐘,失落了心底的雞啼,正如擁有了財富,卻永遠失去了靈魂中的日出。鬧鐘喚得起肉體,叫不醒靈魂,沒有聽過雞啼,是少了一點福份了。在綠野中,只有一隻公雞知道所有的天機。把鬧鐘撥到明早七時,只因為要趕一班早機?鬧鐘即使響過,又如何呢?其實你一直迷失在夢鄉裏,從來沒有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