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富
去年香港剛開始見到復甦的迹象,但景氣始終與往昔光輝不可同日而語。但獅子山學會相信,只要好好把握來年的一些改革,將香港主流帶回自由市場正軌,要更上層樓指日可待。
去年底政圈中最熱鬧的話題是利益輸送。要避免再犯同樣錯誤,特區政府要學戒急用忍,不要以條件反射式的思維治港。積極不干預的精神在於抗拒利益輸送的種種誘因,但董先生常說「急市民所急」,則反映特區政府嚴重缺乏主導思想,所以才會任由既得利益擺布。
大多數所謂的公共政策,本質就是利益輸送,分別只在於利益輸送的對象。每逢政府推行新政策,就代表了政府將欽點贏家,輸家眼中看來覺得不是味兒,便會迫令政府「考慮公眾利益」,以同樣手法創造更多利益輸送機會。所以曾蔭權推數碼港和迪士尼之後,商界便流傳着各種形形色色的大型發展概念,結果四年多後又是同一人,硬推西九龍文娛康樂區概念,實行千億利益輸送。當官僚以為自己比人更高一等,有超越自由市場的競爭機制的能力,其實早已成為既得利益的棋子。
官僚往往以為要推陳出新方可證明存在價值,結果往往變成為推新政而推新政。單在去年便見到不少所謂推動市場的政策,例如年初自稱證券局長的馬時亨硬推官債,至今零售債市仍一池死水,可是官債將原本僅餘的債市吞噬了,令自由市場的發債活動更滯礙。立法會又在年底討論由食物環境衞生署提出的《不良醫藥廣告條例》,在沒有實證理據支持下,強行建議擴大食環署權力。官方的舉動屢次證明官僚強推新政的幼稚思維,並未因為堆積如山的成敗經驗而改變,類似的干預主張在來年仍繼續影響政策發展。未來影響最大的干預主張,將是所謂反壟斷立法。事實上消委會在資訊極流通的社會已沒有任何存在價值,甚至連《選擇》月刊的內容亦追不上產品的推出速度,所以消委會要透過擴大權力範圍,確保存在地位。
來年最重要的發展將是開放電力市場的討論,若正確處理今次改革,不但可令電費更低廉,也可減低發電對環境的影響,更可為兩家電力公司開拓新市場,最重要的是讓香港在珠三角經濟發展上走出策略性的一步,多贏局面將是特區政府成立以來成就的新高點。
今年將有最少兩宗極具規模的私有化行動。機管局上市和領匯再上市原則上有利開放市場,減少政府干預。當局必須確保私有化是全面的切斷政府干預,行動更要充份具備法理基礎,政府更必須明白私有化目的不是讓政府集資進行干預。如果連政府都不清楚分析私有化的好處,負責向公眾推廣私有化的政策局便沒有說服力。
另一方面,從私有化融資得來的資金必須謹慎調用,以免製造更多尾大不掉的干預,所以我們建議政府考慮以領匯集資成立租金券,逐步理性化房屋福利架構。
最後,我們希望隨着經濟復甦,政府可進一步收緊公共開支,減少干預,並考慮私有化供水及其他非核心政府服務。事實上,推動經濟的唯一方法,是讓民間有更多空間,政府退出可造就空間。港府嚴重吞噬房屋、交通、教育、醫療、水與電等六大行業的潛能如能釋放,經濟再創高峯指日可待。港人不應妄自菲薄,我們是有能力在唐英年有生之年看到失業率回到九七前低位。
……………………………………………………
作者為獅子山學會傳訊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