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雞鳴不已 - 李怡

李怡專欄:雞鳴不已 - 李怡

今天是農曆大年初一,筆者謹在此向讀者拜年,恭祝各位新春行好運,身體健康,生活愉快,恭喜發財!
今年是雞年。每年春節前,術數、測字專家好意師傅都會寄一叠他寫的對來年運程的預測。今年他以「乙」「酉」二字組合成「配」,認為二○○五年「專制與民主也可以在互讓之下」「和洽調配」。
開宗明義,他指乙酉雞年,而「雞有雅號」,古人稱「德禽」「因雞有五德──文、武、勇、義、信」。
好意師傅提醒筆者「雞有五德」,但他可能略有記錯。「雞德」的「五德」,是指「文、武、勇、仁、信」,語出《韓詩外傳》:「君獨不見雞乎?頭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不過,其大意則與好意師傅的詮釋相同而後者更為明白:「雞頭戴冠,喻讀書有成就,為朝廷當官(冠)為文德;雄雞打鬥時雄赳赳,氣昂昂,嘴尖爪利,英明神武之能是為武德;打鬥時勇猛展翼飛撲,嘴啄爪擒為勇德;見餵食時,互相吱吱唂唂呼應,提示同伴,共享美食,不獨食為義德(《韓詩外傳》稱此為仁德);雞守夜不失時,司晨報曉,準時啼鳴,是為信德;若想湊夠六德,則雌雞每天生蛋供養人類營養,也算是仁德。」

雞與人的生活極為接近,十二生肖中唯「雞」屬禽類,但它是不飛之禽。中國古遠時代已家家人養雞養犬,故《老子》已記有:「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成語中講到雞的太多了。有好的,如「聞雞起舞」喻人有大志;「雞鳴戒旦」喻天沒亮就起身,以免日上三竿而誤了正事;「雞鳴饁耕」喻婦女勤儉持家;「雞碑」就喻一個人多才多藝。有不好的,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雞飛狗走」,「雞犬不寧」,「雞鳴狗盜」,「雞皮鶴髮」等等。又有以「雞婆」來形容女性之「八卦」,以「雞姦」來表示性行為中唱後庭花之舉。
雞年來臨,筆者想到最能勉勵自己及勉勵關懷國事港事的朋友的一句與雞有關的話,就是「風雨如晦,雞鳴不已」。這句話出自《詩經》中的《鄭風.風雨》,第一節說「風雨淒淒,雞鳴喈喈」,第二節說「風雨瀟瀟,雞鳴膠膠」,第三節是「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胡云不喜?」意思是風雨的日子,如月之晦日,陰陰沉沉,但雞已在叫,說明天快要亮了。後人就用「風雨如晦」來形容環境惡劣,但人仍不改變他的氣節操守,則「雞鳴不已」意味最終會見到光明。唐代李德裕的文章說:「遇物而涇渭自分,立誠而風雨如晦」;唐代李頻的詩:「不為風雨變,雞德一何貞。」這兩句都說明「雞德」中以不隨風擺而堅定自己做人的原則,最為可貴。
筆者更想到梁啟超的文章:「至其末造,朝政昏濁,國事日非,而黨錮之流,獨行之輩,依仁蹈義,捨命不渝,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誏爵誏產,史不絕書。」
現在也是「朝政昏濁,國事日非」的時代,但願有獨行之輩,能依仁蹈義,那麼雞年也就會在風雨如晦中,聆聽到雞鳴不已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