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市食肆商場盡見豪客<br>送猴迎雞百業興旺

花市食肆商場盡見豪客
送猴迎雞百業興旺

【本報訊】猴年未過,金雞已趕至報喜,新春百業興旺,花市、食肆、商場內盡是大豪客,個個一擲千金,動輒花萬元吃一頓團年飯,賺個滿堂紅的海味舖索性提早休巿,洗衣舖因生意應接不暇而加價一倍,但也無阻顧客「熱情」;不少商戶乘勝狙擊於新春繼續營業。學者指出,這顯示市民對經濟前景有信心,預料市道會持續興旺。 記者:翁煜雄、林社炳

昨日年廿九街頭巷尾喜氣洋洋,各區花市迫滿人,人潮昨夜更迫爆維園年宵市場,售賣吹氣玩具、布製盤桔、年雞保暖帽等攤檔生意滔滔;與香港專上教育學院同學集資賣吹氣皇冠的劉德光說:「大家集資約二萬四千蚊,已接近回本,如無意外,最少賺一萬蚊。」自行設計年雞保暖帽的理大學生阿Wing指出,有信心回本,至於可以賺多少錢,還看今日最後衝刺。
酒樓座無虛設,富臨飯店每席團年飯動輒逾萬元,滿桌鮑魚;餐務管理協會會長潘權輝說,酒樓年夜飯生意較去年增加一成半至兩成,預訂四至五千元貴價酒席的顧客佔兩成,較去年多一倍。
顧客連日「大掃貨」後,上環部分海味店昨提前休市,迎新歲過肥年。雜貨商會理事長麥澄波稱,貴價海味如鮑、參等價格調升,但「市民唔理有幾貴都照買。」同業生意額較去年多一至兩成。

商場人流多不急於減價
商場則擠滿作「最後衝刺」的顧客,海港城助理總經理凌緣庭說,近日假期人流達破紀錄的二十萬人,商戶亦不急於減價:「減都無減得舊年咁多。」多個地鐵商場前日共有廿八萬人流,比去年同期平均廿三萬人為多。一口氣在超市買了七盒糖果的吳太說,「平日都無咁抵買,唔使三百蚊就買齊拜年禮品。」百佳發言人預料今日蔬菜鮮肉等銷量會大增:「團年飯,好多人都鍾意買菜喺屋企煮。」拜年禮品仍以朱古力及曲奇銷量最好。
大部人都愛在新春前清洗衣物床單,但近日常陰天多霧;陽光洗衣便利店經理江麗萍說,生意較去年倍增:「成個禮拜要開通宵。」英商乾洗執行董事何乃釗亦說,生意多得應接不暇,「被迫」加價,八磅衣物清洗費由三十多元加至六十多元,也阻不了顧客:「要俾雙工叫啲工人通宵洗衫!」西環一洗衣店索性貼出通告謝絕再接生意。
喻意一家團圓的湯圓亦大受歡迎,上海老三陽負責人祁廣楠說,湯丸銷量較去年升兩、三成:「賣都賣唔切。」他說該店售賣的「小寧波」湯丸每年吸引不少人專程選購:「佢哋做咗幾十年,粒粒煙煙韌韌。」
灣仔太原街部分成衣店索性將大紅胸圍及底褲掛在當眼處,底褲更印有「福」、「贏」字或雞圖案,吸引不少貪好兆頭的男女選購。佐丹奴亦推出「褲有年年」優惠,男裝內褲以賀年優惠價六條一百元發售。
消費市道強勁,商戶亦乘勝追擊,零售業管理協會七成會員商戶旺區分店將在新春期間繼續營業;九龍灣德福廣場內逾七成近二百家商戶亦在初一、二營業。

具經濟信心巿民多使錢
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副教授曾淵滄說,經濟轉型後,內部消費對本地收益十分重要,新春市道興旺反映市民對經濟有信心:「之前有錢唔敢使,𠵱家無咁驚無咗份工,大時大節梗係要消費吓啦。」他說,內地放寬自由行旅客來港,並非帶來龐大收益,但有助市民回復信心:「有信心用多啲錢,用多錢又經濟好啲,呢個係良性循環。」他說消費市道有望持續興旺。
事實上,港府數字亦顯示,本港去年十二月份的零售銷售額為一百八十億元,較前年同期增長百分之八點七,政府發言人說,零售業增長加快,反映經濟復甦愈來愈穩固,勞動市場改善,進一步刺激消費。

由小朋友扮演小雞的巡遊表演隊伍,明天雞年大年初一將腳踏滾軸溜冰鞋,向夾道觀賞的巿民拜年。 凌樹輝攝

年宵攤檔展示千奇百怪玩意,吸引小孩圍觀。

超巿出售的賀年禮品受歡迎。

近日天氣潮濕,帶旺洗衣店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