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改善養蠔業再現生機

水質改善養蠔業再現生機

元朗流浮山養蠔業至少有二百年歷史,新界流浮山蠔業總會理事長陳天才稱,每年農曆九月至翌年二月的蠔隻最肥美,蠔戶忙於「收蠔」。他指流浮山出產的生蠔味道鮮美、肉質肥厚、部份鮮蠔更達五吋長,每斤淨肉售價四十元。可是受到水質污染及入口生蠔競爭,過去二十年流浮山養蠔業一度沒落,直至近年水質改善,產蠔量增加,養蠔業才重現生機。

養蠔戶曾逾千
上世紀五十年代可算是流浮山養蠔業黃金期,產蠔量曾高達一千二百噸,高峯期養蠔戶逾千,流浮山食肆林立,「去流浮山食蠔」更是當時港人口頭禪,遊客更愛即買即吃生蠔。流浮山蠔田亦是旅遊點,但現時流浮山養蠔戶只餘二百多戶,不少蠔民子女都不願繼承祖業,另找工作。
流浮山后海灣位處鹹淡水交界,由尖鼻嘴至下白泥連綿十三里淺灘都是蠔田,陳天才指鹹淡水交界浮游生物眾多,為蠔隻提供大量食物,最宜養蠔,每年三月是蠔隻產卵期。陳天才強調養蠔最大要素是水,早年新界區農場牲畜便溺未經過濾流出后海灣嚴重污染水質,直至近年排污問題解決,水質改善養蠔業才重現曙光。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