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卿
政黨專業化與公民社會發展相輔相成。香港雖是國際都市,但政黨發展卻裹足不前,原因之一是社會輕視政黨的風氣,商賈和傳媒視從政者為具野心卻欠議政能力的政客,崇尚爭辯空談而鮮有建樹。
香港政黨也面對先天性缺陷,因他們只能以《公司條例》或《社團條款》註冊,發展受掣肘;加上兩個市政局被廢、立法會議席非全由直選產生、《行政長官選舉條例》規定具政黨背景的參選人當選後必須退黨等因素,令政黨參政空間大幅萎縮。此外,當局給予區議員及立法會議員的辦事處運作開支津貼極有限,亦未有為議員提供退休福利及安排,在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傾向投放資源於容易討好選民的「地區活動」,忽視具質素的政策研究。
董建華的管治班子簡單地把政黨劃分為支持者或敵人,加上中央及董班子偏聽偏信的態度,令本地政黨的發展取決於是否得到他們的祝福,令親政府政黨被迫要為政府連串失職「保駕護航」,具民意支持的民主派因受排擠而無法發揮作用,因此雙雙失分,令市民更輕視政黨。
去年四月,董向人大常委會提交《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二○○七年行政長官和二○○八年立法會產生辦法是否需要修改的報告》,指出「政治人才及政治團體成熟程度」,是九項衡量香港「實際情況」的條件之一,並以此為口實,阻撓○七、○八年普選,卻未有提及政府在推動政黨發展方面的工作乏善足陳。
香港大學及美國全國民主協會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合辦「強化香港政黨」研討會,探討阻礙香港政黨發展的因素,並提出制訂政黨法和資助政黨等措施,協作推動本地政黨發展,可惜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缺席是次研討會。
在研討會中,有與會者分享海外經驗,指有民主國家制訂政黨法,規範政黨接受商界資助及要求政黨披露財務資料,令政黨接受公眾監察,盡力杜絕金權政治及貪污問題,避免有人以財力操控選舉及政黨,蠶食公眾對代議政制的信心。
雖然有意見指若公開政黨贊助人,或令商界因顧忌與內地關係而不敢公開身份贊助民主派政團,但本人認為,捍衞廉潔及具透明度的政治環境是最重要的事,因此認同訂立披露機制讓公眾監察政黨財務的方向。另針對政黨資源貧乏問題,本人建議當局除考慮增加議員辦事處的開支津貼外,亦研究按各政黨在選舉中的得票率津貼政黨,鼓勵政黨發展。
香港落實普選,令市民對政黨表現的期望及要求與日俱增,因此本人認為各政黨宜開放黨務,增加運作透明度及民主化,令黨員可一人一票選出主席、提高女性黨員參與黨務的比例,及制訂公開公正的黨員參選機制,建立公眾對政黨的信心,為○七、○八年落實普選奠定良好基礎。
……………………………………………………
作者為前綫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