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在日本度過,成了習慣,已經前後七載了。
不是廖先生夫婦提起,我還不覺時光的消逝。他們一對,也每年與我同行。
「你們好了,」有些友人說:「去日本避年,紅包利是就不必給了。」
也不然,每次出發前都已派好,有的等着回來後,還是照給。
這麼多年,加上起來,也不是一個小數目。我們又沒子女,不可以抱去向別人𢭃回,是種虧本生意。
本來在老友徐勝鶴女兒滿月時,想借來向人家報仇,討回幾封紅包,但做不出手。現在,他女兒徐燕華長大,嫁人,日前生下的兒子也已滿月,看樣子,只可打老徐孫子的主意了。
日本人不慶祝農曆年,在這裏過像平常日子,好在有一團香港來的人在一起,互相祝賀,說聲恭喜發財,也有點氣氛。
炮仗聲是聽不到了,只有澳門還有指定的地方放煙花。小時種種過年的視覺、聲響和口味,都逐漸消失,過不過年,其實也無所謂了,但像寫文章一樣,總有一個段落。
一段一段加起來,最後一篇東西完成。好與壞,不是自己判斷了。
家母已九十五,不能作陪,較為慚愧,但我從小離家,這個兒子過年不在身旁,已經不是老母親很在意的事。
團友較為幸福,能把母親也請來一起旅行,老人家也都行動不便,要乘輪椅。其中一位在外國買了一架可以摺叠的,非常方便,我和幾名導遊都樂意幫團友們推車,當成自己親娘,送點孝意。
沒下一代,我一直不後悔,將養育兒女的錢拿來吃吃喝喝,可以吃喝很久,把人家女兒當契女,她們生的當契孫。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