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從花市想到香港物流

理財智慧:從花市想到香港物流

很久沒試過在非年宵日逛花市,早前特地往旺角年宵市場一遊,發覺香港的經濟真的好了很多。在周日的晚上,原本預計會有很多市民會在周一上班,年宵應該不會太多人,但結果是出人意料之外,年宵攤檔前擠滿了人。旺角年宵比較特別的攤位,相信是乾貨攤位,而賣濕貨的攤位,例如賣年花年桔的攤位,可能因為紅火蟻的問題,所以生意未見得特別好。賣乾貨的攤位,今年多了港大與十數間中學特地在那裏開始了年宵攤檔,嘗嘗做些小生意,學生的熱誠及售買貨品之時的賣力程度,令到筆者留下深刻印象。
因為年宵售賣年花的種類不多,所以轉到花墟一遊。結果再次證實「花墟」始終是「花墟」,一個切切實實買賣花卉最佳的地方。各種不同種類的年花,也有得賣,特別留意到在花檔背後的地方,叠上一盒一盒的空盒,數量之多,如小山丘般。這些空盒,相信原本是盛載花卉的,在紙盒上,有的寫上花卉來自台灣,有些來自大陸,有些來自新界,更加有些特別光鮮的紙盒,寫着來自荷蘭或歐洲其他地方。在花墟那裏,能夠見到世界各地的花卉,這再次證明香港是一個很國際性的地方。

國際城市效率高
相信花墟花店的老闆,早在數月前已在世界各地訂購花卉,以供年宵使用。而因為銷售的時間主要集中在年三十晚之前數天,加上鮮花是很容易壞掉的東西,所以在時間上及物流上的配合,是很重要的。外國花卉的進口,多以空運到港,以保持鮮花的鮮度。現場所見堆積如山的進口鮮花紙盒,便可以想像近幾天香港機場的貨運是何等繁忙。相信如果不是香港機場物流運作那麼有效率,消費者在逛年宵之時,便沒有那麼多進口鮮花的選擇。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