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慎格(JohnJ.Tkacik,Jr.)
中國昔日改革派領導人趙紫陽不久前逝世。現在我們知道,歐盟委員會的官僚會有甚麼表示:他們將會向中國的新任領導層說,歐盟的確是小題大做,並且為此致歉。北京在一九八九年六月發生流血事件,令歐盟齒冷,隨即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
歐盟現正打算解除這項禁令,希望與亞洲的共黨超級大國,建立全新「戰略夥伴關係」。但歐洲公民不像歐盟官僚那樣見利忘義,美國新任國務卿賴斯仍然可以透過良好的外交手腕,保全大西洋聯盟,並且繼續向北京施加壓力,促使它改善人權狀況。
中國日益精於把經濟力量變成重大的政治影響,說服歐盟放寬禁運,不過是最新的例子。
中國的外交人員發現,要游說布魯塞爾的歐盟官僚,破壞斯特拉斯堡歐洲議會的民主傳統價值觀,金錢就是關鍵。更重要的是,中國正在離間大西洋聯盟。他們迫使歐洲在北京和華盛頓之間作出抉擇,歐洲亦因此偏向北京。
禁運武器的意義,從來不在於武器本身。俄國已經供應中國一切所需,索價也比歐洲便宜。在某方面來說,禁令不過是讓莫斯科與北京討價還價時,擁有更多籌碼。問題其實在於中國的「國家尊嚴」。歐洲對中共實施禁運,作為對天安門大屠殺的回應。中國政權認為,事隔十五年,歐洲應該放下前嫌。現在趙紫陽已經去世,北京的新任領導層,亦要中國民眾忘記「六四」。
雖然華盛頓去年努力勸阻歐盟,務求延遲結束禁運,但美國官員在私底下表示,禁令大概已經時日無多。那亦不足為奇。美國本身利益是他們的主要論據:中國向歐洲購買武器,完全是要對付協助保衞台灣的美軍。這種理據對法國總統希拉克那些歐洲人沒有說服力──他似乎希望,民主歐洲與共產中國結成強大的戰略新聯盟,從而對抗獨斷獨行的民主美國。
如果布殊政府的外交人員真的要阻止歐盟解除禁運,就應當:
‧不理會法國和德國主導的布魯塞爾歐盟委員會,要集中游說歐盟各成員國,特別是那些加盟不久、而且對共黨暴政記憶猶新的國家。即使只得三數個國家否認歐盟對撤銷禁運有「共識」,禁令也會維持下去。
‧強調歐盟對北京實施武器禁運,是基於中國在八九年嚴重侵犯人權,而且由那時開始,中國的人權狀況只有比當年更差。解除禁運無補於事,只會令中國民眾覺得歐洲已經忘記天安門大屠殺。
‧提醒各國,中國把常規武器轉讓第三世界屢有前科,已經對歐洲軍隊構成威脅。歐洲各國曾經到扎伊爾、蘇丹、盧旺達、象牙海岸和津巴布韋(甚至以前和台灣有邦交的利比利亞),執行維持和平任務,而這些國家也是中國常規武器的顧客。
‧最後,力言大西洋聯盟一切戰略協商,都要討論中國的情況,並且研究怎樣在武器出口政策上,作出多邊協調。
在國際上,某些軍火商向中國銷售《美國軍用物品名單》上那類貨物。
因此,美國國會應該同時通過類似去年動議的法案,禁止國防部向這些外國軍火商採購,為期五年。
……………………………………………………
作者為美國傳統基金會(TheHeritageFoundation)亞洲研究中心中國政策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