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控制「外資企業」購內地資產 須外管局審批<br>中央加強規管「假紅籌」

民企控制「外資企業」購內地資產 須外管局審批
中央加強規管「假紅籌」

【本報訊】鑑於內地民企以「假紅籌」形式,繞過中國證監會及外管局等部門審批到境外上市的情況愈趨嚴重,為堵塞外滙資金非法滙出等漏洞和便於監控,國家外滙管理局於1月24日發出通知,即日起要求凡是境內居民在境外設立或控制的所謂「外資企業」,若要收購其境內的企業或資產,均須取得外管局總局的批准。

投資銀行家表示,過去1年來港上市的內地公司超過一半是假紅籌,估計新政策實施半年後,假紅籌個案將會大減,至於真正的紅籌公司則不受影響,因他們一向要國務院批准才可來港上市。

去年上市半數屬假紅籌
投資銀行家表示,由於紅籌公司在營運及融資審批方面遠較H股公司具彈性,自中國證監會去年2月底,取消對H股以外公司到境外上市須先取得「無異議函」的規定後,即出現大量民企透過在境外設立公司,以公司股權和經非法渠道調來港的資金作抵押,在港籌借過渡貸款,為境外公司旗下的BVI公司提供資金,讓其以假外資身份,收購自己在內地的企業或資產,再由投資銀行將境外公司包裝,以假紅籌方式上市。
但據新公布的《外管局關於完善外資併購外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今後境內居民到境外投資,直接或間接設立、控制境外企業,應按照《境外投資外滙管理辦法》的規定,先辦理審批、登記手續。境內居民為換取境外公司股權憑證及其他財產權利,而出讓境內資產和股權的,應取得外滙管理部門的核准。未經核准,境內居民不得以其擁有的境內資產或股權為交易對價,取得境外企業股權及其他財產權利。

嚴查買賣雙方是否關聯
外管局要求各外滙分局、外滙管理部,在處理由外資併購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外滙登記申請書時(申請書今後要列明,外資新股東與出讓股權或資產的原中方股東之間,是否存在任何直接或間接股權和資產關聯,並要申明不存在其他違反外滙管理規定的內部交易行為),要重點審核該境外企業是否由境內居民所設立或控制,是否與併購的企業擁有同一管理層,如發現上述情況,應將其外滙登記申請上報總局批准。
投資銀行家指出,中國綠色(904)、中國東方(581)、蒙牛乳業(2319)、神威藥業(2877)、李寧(2331)及福記食品(1175)等均有「假紅籌」的特質,由於情況愈趨嚴重,中國證監會及商務部等部門均「管唔住」,去年10月已有風聲傳出,中國政府將由今年起推出新政策,堵塞此監管漏洞,故去年第4季仍未進行假紅籌工作的民企,四出向金融機構籌借過渡貸款,以圖「食水尾」,然而此類過渡貸款信貸風險極大,估計最後成功的水尾個案不多。

借過渡貸款圖食水尾
他們認為,由於過去一段時間多家民企已進行假紅籌重組,相信未來半年此類新上市仍不致受影響,雖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外管局的新政策亦非禁絕假紅籌,只是要取得其批准,但可預見將會攔住很多後來者,往後假紅籌現象將大大減少。
對於新政策實施前的個案,外管局要求下級單位應列出詳細名單,對該類企業的驗資詢證、轉股收滙,外資外滙登記、股東貸款登記、利潤滙出或再投資、股權轉讓等情況實施重點監控,若發現問題,要及時查處。

近年中資公司紛紛來港上市,中央加強規管「假紅籌」後,或影響來港上市公司的數目。有投資銀行家表示,過去1年來港上市的內地公司許多有「假紅籌」的特質,例如蒙牛乳業、福記食品(圖)、李寧公司等。 資料圖片

近年中資公司紛紛來港上市,中央加強規管「假紅籌」後,或影響來港上市公司的數目。有投資銀行家表示,過去1年來港上市的內地公司許多有「假紅籌」的特質,例如蒙牛乳業、福記食品、李寧公司(圖)等。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