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博紅盤高開未必是上策

投資學堂:博紅盤高開未必是上策

在香港上市的眾多銀行股中,以滙控(005)及渣打銀行(2888)最為特別,雖然這兩銀行股同時在香港上市,亦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其中兩間銀行,可是當外國傳媒談及滙控和渣打時,大都會稱它們為英國Britishbank或Londonbasedbank,可能是在外國傳媒眼中,這兩銀行仍保留着濃厚的英國色彩之故。
筆者察覺外國傳媒形容渣打時最為有趣,例如《BusinessWeek》,它指「ItisheadquarteredinLondon,butdoesnobusinessinEurope」,即總部雖然在倫敦,但卻沒有業務在歐洲,故某程度上,渣打可謂一間不在英國的英國銀行。這也難怪,在渣打全球500多間分行及辦事處中,在英國只得5間(資料來自2003年度年報)。
在業務分布上,若以盈利計算,滙控則頗平均地分布於歐洲、香港及北美,每個地方大約平均佔20-30%。至於渣打的業務分布則極之不同,在完成收購韓國第一銀行後,以營業額計算,香港佔23%,韓國佔16%,新加坡佔8%,非洲佔8%,印度佔8%,其餘則分布在中東、東南亞及其他亞洲區,英國及北美只佔一極少百分比,大約4-5%,可見渣打的業務分布較為特別。故此在2004年中期業績公布時,它以:「在亞洲、非洲及中東市場佔領導地位」來形容其業務。

去年走勢可借鏡
從上述兩大銀行的業務地區分布可見,兩者的市場定位頗為不同,滙控以較成熟穩定地區為主,渣打則分布於新興市場國家(EmergingMarkets)。
另一方面,相信是渣打的業務分布較為特別,與一般國際大銀行頗為不同,故重叠性亦「相對」較少。若然成功收購渣打,可省下不少自行拓展這些新興市場的麻煩及工夫,怪不得一些國際巨無霸對渣打如此有興趣。
此外,由於渣打的業務大都以新興市場為主,故當考慮投資一些EmergingMarketsFund時,不妨考慮渣打,因它亦可謂一另類新興市場基金,惟近日其股價偏高,不妨稍等。
近日有些朋友考慮趁農曆新年前,吸納一些股份「過年」,博春節假期後紅盤高開。這方法是否可行?
附圖是港股在去年農曆年前後的走勢,圖中可見,在農曆年假期前數日,恒指由13200多點急升至13700多點高位,相信亦是趁新年前入貨的買盤推高,可是在假期後,恒指由13700水平一直插至12877點,故從去年的情況來看,趁新年前入市博紅盤高開,此策略好像不太理想。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