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正當政府極力推廣母語教學時,被視為中文中學成功標誌的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昨日歎息當年在校時使用英語不多,以致留學時聽及說英語都有問題。不過英文中學也有弊病,一名英中學生指不少教師以中文授課,令負責制訂新教學語言建議的田北辰感到詫異。
畢業於何文田官立中學(屬中文中學)的港大校長徐立之昨出席一項活動後說,學習語言的年紀愈小愈好。他說,當年讀中學使用英語的機會不大,到了外國留學後,發現聽及說英語都欠佳。他相信當年若能學多些英語會較好,故認為中學需加強英語教學。
教育統籌委員會日前公布有關中學教學語言的諮詢文件,偏向要求中學在初中以母語授課。文件專責小組主席田北辰昨在商台節目《政經星期六》中表示,當初以「上車、落車」形容日後中中擢升為英中、英中被貶為中中,有很大標籤效應,故呼籲今後改稱「轉車」。他又指自諮詢文件公布後,教育界意見各走極端,「覺得自己係唔係千古罪人,好似喺度分化緊教育界嘅睇法。」
在新界一間英中就讀中七的姓葉男生致電港台節目《星期六問責》,亦向田北辰指出,不少英中都是「掛羊頭賣狗肉」,「表面上係英中,但無論上堂、學生傾偈都係用中文,唯一(可接觸的)英文就係教科書上嘅英文……如果唔係校長嚟巡,全部老師講緊中文。」田北辰狠批有關英中的教師,強調日後要嚴格監管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