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三十年 - 陳之藩(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榮譽教授)

電視三十年 - 陳之藩(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榮譽教授)

我記得是甘迺迪與尼克森在電視上做競選辯論的一九五九年左右,看到波普爾(KarlPopper)一本德文書的英譯本《科學發現的邏輯》,而德文原著卻是當時的四分之一世紀以前出版的。
去找這本譯文,是因為看了《紐約時報》的書評。買到書後,讀來愛不釋手。我才知道自己對科學史實縱然知道一些,但對科學發展的思想卻缺乏得可怕。自是以後我對波普爾的著作就特別注意。他是從維也納輾轉到英國,以後的著作都是用英文寫的,但不用艱深的辭彙。像維根斯坦也是從維也納輾轉到英國的,可是維根斯坦的書,多難念啊。波普爾的則是文筆明淨而自然。像我國的胡適之。

這幾十年間,我看到波普爾的書必讀。而他的英文名著或報載談話等又很多,對他的文字與主張,益發欽佩。我認為《一九八四》的作者歐威爾,《美麗新世界》的作者小赫胥黎,雖略早些,也更著名些,且總與波普爾的書一起出現在美國的大學書店裏,自然都是經典之作。但就未來人類科技之發展而言,二人均不若波普爾之猜得對,說得準,表達得明白;至於警告世人之婆心苦口及對科學的哲學之真知灼見,波普爾實是近乎先知,無與倫比。
我在此只舉一個例:就是電視之於波普爾,其對人類的威脅之大,比戰爭還劇烈,而人類尚無對付的辦法,前幾天,傳來強尼卡森(JohnnyCarson)逝世的消息。我們知道電視在技術方面是一群工程或科學人的成就,而電視的內容卻可以卡森的製作為代表。三十年中,卡森每晚快到深夜時在「Here'sJohnny」的長呼中出現於成億的美國家庭。說兩句尼克森的水門事件,也並不是很激烈。尼即下台了,邀克林頓吹幾分鐘薩克斯風,克即當選了總統,沒有卡森「今夜」節目的關係嗎?這很難說了。成億的人喜歡他,他每天談吐所至,誰能擔保與此事之大風浪全然無關。影響究有多大,又有多遠!

但總括的印象,卡森的「今夜」不是很像「群居終日,言不及義」,我們的孔夫子,只能歎「難矣哉」嗎?
思想家波普爾倒是提出了對付電視的辦法,他警告世人:只有「自制」!並有個比喻:在高速公路上開車,不能亂開的。不能快也不能慢,等等。我卻想起弗洛伊德在尚無電視的時代分析人性:「長生不死與自制自教是人類永遠做不到的事」。